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關於公平:常見的四個邏輯謬誤

    第一,利用「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來作為反對追求公平的理由,稍微有點批判性思考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錯的。這叫「自然主義謬誤」(naturalistic fallacy)。但若真要給這樣的論調來個致命一擊,就是利用「人生來就是赤貧的」來作為反對追求經濟成長的理由了。


    對於以上兩種邏輯,不論你是兩者皆認同,還是像我一樣兩者皆認為是錯的,都可以。但你就是不能在支持追求公平的同時,卻自打臉地用「人生來就是赤貧的」為邏輯來反對經濟成長;更不能在支持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卻自打臉地用「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為邏輯來反對追求公平。


你絕對可以為了任何理由反對追求公平,但就是不能用「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這個理由,否則你只能反對追求經濟成長,不然就會自打臉。


第二,「我們究竟該追求公平,還是追求經濟成長呢?」,這個短短的問題居然存在兩個謬誤。首先,這個問題預設了我們非得在公平及經濟成長之間二擇一不可。這樣的預設絕對是錯的。熟悉批判性思考的人會知道屬於「偽兩難」(false dilemma)。當然,有許多追求公平的手段,都會犧牲經濟效率;同樣的,有許多追求經濟效率的手段,也會犧牲公平。但確實是有些追求公平的手段,並不會犧牲經濟效率,甚至還可以促進效率的;也確實是有些追求經濟效率的手段,並不會犧牲公平,甚至還可以促進公平的。



   
正如有史以來探討公平與效率問題最出名的經濟學家亞瑟˙歐肯所言:「為了效率,你必須犧牲一點平等;為了評等,你也得犧牲一點效率。不過,不管犧牲其中的哪一個,都必須基於一個理由:你是為了增加另外一個(或者其他有價值的社會目標)才這麼做的。尤其當一項社會決策如果允許經濟的不平等產生,【該決策一定要能提高經濟效率才行】。」聽起來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廢話,但現實中卻總是不斷有人提出一些減損公平的政策,理由是這樣的政策能促進經濟效率,但事實上認為這樣的政策能促進效率的唯一理由,不過是「因為這樣的政策明顯地會減損公平,所以想必能促進效率」這樣一個簡單卻錯誤的思維。當然,也有更多的人不斷提出號稱能促進公平但實際上卻戕害公平的政策,而之所以認為這樣的政策能促進公平,只不過是因為這樣的政策明顯地會減損效率。


再者,這樣的問題就像是在問「馬英九究竟是該站著尿尿,還是坐著尿尿呢?」一樣,你首先得搞清楚馬英九是男是女(當然這不見得是件容易的事)。大量的研究證據說明了,未開發國家最好是花主要的心思在追求經濟效率上,已開發國家則最好是花主要的心思在追求公平上。就算有人舉一百個女生為例,說他們都坐著尿尿,但這一百個例子對於支持「馬英九應該坐著尿尿」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的(對不起,這樣的比擬或許不恰當,因為我們還沒搞清楚馬英九是男是女)。同樣的,舉出一百個富有國家追求公平而得到好結果的例子,也對於支持「貧窮國家應該花主要的精力追求公平」一點效果也沒有;舉出一百個貧窮國家(例如中央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共)追求公平而得到均貧壞結果的例子,也對於反對「富有國家應該花主要的精力在追求公平」一點效果也沒有。


第三個常見的謬誤是用「我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公平」,作為藉口來反對追求任何程度的公平。熟悉批判性思考的人會知道這屬於「完美主義謬誤」(perfectionist fallacy)。我們當然永遠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公平,就像我們也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黑色iPhone一樣,因為真正的黑色是不反射任何光的。試想你今天想要買一隻黑色iPhone,店員卻對你說「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黑色的iPhone,你別傻了」。你會不會很想揍這個店員?

世界上當然沒有絕對的公平,但卻有相對的公平。奧運金牌的獎金比銀牌低,這不公平;金牌的獎金比銀牌高,這才公平;但若沒得獎牌的選手要被槍斃,這就不公平了。


要對「我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公平」這樣的謬誤使出致命一擊,就是提出「我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真正永無極限的經濟成長」來反對經濟成長。我當然不能接受這種邏輯,因為我堅決支持追求某種程度的經濟成長。


最後一個常見反對追求公平的謬誤,則是「追求公平必然導致均貧」。追求極端的公平當然會導致均貧,問題在於追求不極端的公平並不必然導致均貧,而且常常形成均富,例如北歐福利國家。這樣的謬誤在批判性思考中屬於「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也就是將追求某物的訴求給推到極端,並用這個極端的訴求所導致的後果來反對追求此物。


文末必須強調一個重點,本文並沒有直接強調(當然是有間接暗示)我們應該「比較注重」追求效率還是公平。究竟要著重在追求公平,還是著重追求效率,主要看的有三點。


第一,如前所述,要看我們這個國家是窮還是富,窮國應該在最不犧牲公平的前提下,著重追求經濟成長;富國則應該在最不犧牲經濟成長的前提下,著重追求公平。當然這樣的結論並不是甚麼天經地義的道理,而是實際上大部分的研究證據所支持的。因此,如果並不知道這樣的研究證據,而不知道富國追求公平的好處有多大,是不應該被責怪的。


第二,要看現行的民意及政策是否過於偏重追求公平,或過於偏重追求經濟成長。若現行民意及多數政策都過度追求公平,則就算我們是一個富有的國家,還是應該強調追求經濟成長的一面,以尋求平衡。反之,若目前的民意及多數政策都過度追求經濟成長,則我們再怎麼強調應該追求公平都不為過(誇示修辭法)。


    第三,應該檢視所訴求的追求公平(或經濟成長)的政策,是否真的可以如其所宣稱的那樣,提升公平(或經濟成長)。這聽起來像是廢話,卻是常常沒被做到的一點。



   
以上只是簡略描述評估應該追求公平還是效率的決策思路,但此並非本文的重點。本文的重點,在於純粹從批判性思考的角度,來打破有關「追求公平」常見的四個邏輯謬誤。



   
雖然已經有許多證據支持當今的台灣應該多分一點力氣在注重公平上,但我發現這些證據說服人的作用並不大。常見的情況是許多台灣人看到這樣的證據以後,馬上眉頭一皺,連說四個「可是」,後面接的就是本文所說的四個邏輯謬誤。



   
反之,我發現若一個台灣人搞懂了這四個邏輯謬誤,常常會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之下,轉而強烈支持追求公平。理論上,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不過,若考慮到台灣目前過度追求經濟效率的趨勢(有追求的趨勢並不代表以為能促進經濟效率的政策實際上都是促進經濟效率的),這樣的轉向也不失為一個好處比壞處多的權宜之計。另外,這樣的反應也證明了本來根本就不需特別去證明的一件事,那就是人類本來就有追求公平的動機。當然,並不是說人類有追求甚麼動機,去追求就一定是對的。但是仔細想想,經濟學家為什麼那麼強調追求經濟效率呢?歸根結柢,還不就只是因為人類有追求財富的動機罷了嗎?那麼我們又有甚麼道理永遠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將追求經濟效率擺在追求公平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