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什麼是中醫,這才是西醫》中醫的病因病機學說

下面是20081026日,自由時報的一則新聞節錄,作者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中西醫師林宗樾。
60歲左右的陳先生,習慣於秋、冬季進行食補,他又特別喜歡吃羊肉爐、燒酒雞,但常在享受美食後,牙齦腫脹、疼痛、出血,需至醫院求診。


大多數民眾都了解這是因火氣大,牙周病復發所造成。天氣開始轉涼,喜歡進補的朋友要注意!
牙周病是因為牙齦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狀態下,如果不注意飲食,服用過於溫熱的食物,如麻油、花生米、炸雞排等食物,會出現牙齦急性發炎,牙齒周遭組織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因此,牙周病患於冬季進補時,需特別注意,應避免服用過燙、過熱的補品。
◎傳統醫學稱牙周病為牙宣,可分為兩種證型:胃火上蒸和腎陰虛。
●胃火上蒸:急性發炎時,多屬此證型,症狀為牙齦紅、腫脹,疼痛難耐,口乾渴、口臭,甚至出血流膿。
中醫的治療急性期著重清胃瀉火、消腫止痛,以清胃散加減。
●腎陰虛:緩解期以此為主,一般症狀為頭暈、耳鳴、腰痠、牙齒鬆動不固。
治療時,宜滋陰補腎,以六味地黃丸加減。
建議病患發炎時,可服用苦瓜、醬瓜、小魚乾湯降火,或用綠茶漱口;緩解期時,勤作扣牙運動,早晚36下,保持牙齦健康。
為什麼會牙齦腫脹疼痛出血呢?或是問為什麼會痔瘡、嘴巴破呢?
中醫常常會說,是因為「火氣大」的關係。
「因為火氣大」,這句話,究竟解釋了什麼呢?
火氣大的實質
哲學家李天命教我們,思考問題有兩個步驟:
第一:搞清楚「是什麼意思」。
第二:查明白「有什麼根據」。
我們就照著這兩個步驟,藉著「火氣大」的例子,來逐步思考中醫的病因學說。
如果你說「這個椅子之所以會被你坐壞,都是因為你『體重太重』的關係」。
這句話我們很容易理解,誰都知道「體重太重」是什麼意思。
那麼「火氣大」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醫什麼時候會說一個人「火氣大」?
很顯然的,中醫不會是因為真的看到一個人的頭上著火了,而說一個人火氣大。
中醫是憑著一個人身體的症狀,例如口渴、痔瘡、嘴巴破、牙齦腫脹流血,來判斷一個人「火氣大」。
也就是說,「火氣大」這個名詞,完全是對於人體某些症狀所做出的一個形象的概括。
「火氣大」不是真實的東西。


「火氣大」這個名詞,完全是對於人體某些症狀所做出的一個形象的概括。「火氣大」不是真實的東西。

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說過一句話,這句話聽起來平平淡淡,但其中卻透露出他對中醫理論理解得有多麼透徹,他說:「過去中醫治療急性傳染病,見高熱、神昏譫語、煩躁發狂、出血發斑、口乾舌燥時,黃連解毒湯是常用的藥物。這種狀態,中醫稱之為『火、熱、毒』」[1]
為什麼說這句話看得出來黃煌教授對中醫理論理解透徹呢?
因為若是一般等級的中醫,他一定會說「高熱……等等狀態,中醫理論認為是『因為』火、熱、毒的關係」。
這種說法加上了「因為」兩個字,使得「火、熱、毒」被「實化」了,這就陷入一個不得不解釋「火、熱、毒」的實質是什麼的窘境。
但事實上,「火、熱、毒」根本就沒什麼實質可言,而只是像黃煌教授所說的,是古人對於高熱……等等狀態的一種「形象的稱呼」罷了。
那麼,中醫說「你之所以會口渴、痔瘡、嘴巴破、牙齦腫脹流血,都是因為『火氣大』的關係」,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除了你原本就知道的症狀以外的訊息呢?
答案是,零訊息。
或許有人會說,「火氣大」並不是中醫的專有名詞,而只是一般民眾的說法而已。
這麼說一點也沒錯。
但是,「火氣大」之所以只是民眾的說法而不是中醫專有名詞,也只不過是因為這個名詞已經被民眾濫用了,導致中醫們不屑於在正式的文章上使用這個名詞罷了。
而且實地觀察中醫(甚至西醫)臨床與病患的溝通,還是十分喜歡用「火氣大」這個名詞呢。
「專有名詞」是近代科學的概念,傳統中醫的術語本來就是是與日常語言交融在一起的,若是不懂得這一點,那麼永遠也讀不懂古代中醫典籍的。
可惜的是,現代的中醫教材,就是不懂得這一點,而企圖為每一個中醫的術語套上定義,每一個術語的定義都是強行歸納了幾千年來上百位醫生不一致的用法,忽視明顯且必然存在的矛盾。
就好像是把全台灣叫作陳雅婷的人的照片用電腦合成在一起,就以為全台灣的陳雅婷都長的和這張照片一樣似的。
要讀懂中醫典籍,就必須用現代哲學裡面,後期維根斯坦思想所衍生的「日常語言學派」的方法,分析一個詞彙的上下文語境(context),以及時代背景。
而不是像上述合成照片的方法,以為有了「專有名詞的定義」就可以走遍天下。
話題再回到「火氣大」,但是先撇開「火氣大」。
如果我們談的是看起來比較「專業」的術語,例如「肝火旺」、「胃火上蒸」,難道就不一樣了嗎?
我們還是看不到肝臟上有火在燒,或是一把熊熊烈火從胃部竄出嘴巴。
我們看到的只是「症狀」,我們只是在形容這些「症狀」
然後再用這個虛假的看起來很專業的術語,看似解釋了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
事實上,這種現象不足為奇,而且也同樣存在於西方醫學上,例如有名的「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今天你常常肚子痛、拉肚子,去看西醫,
西醫在找不到原因的時候,就會根據你的症狀,看看有沒有符合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標準,而將你診斷為大腸激躁症,然後很篤定地跟你說:「你之所以會肚子痛、拉肚子,都是因為『大腸激躁症』的關係」,接著趁你還在想到底什麼是大腸激躁症的時候,趕快按鈴叫下一位病患進來。
這種行為其實沒什麼不好的──只要我們確實認知,這樣的解釋並沒有解釋到任何東西,這樣的解釋只是對於一些常常出現的症狀的概括,以方便醫學討論以及研究而已。
要是沒有這種認知,便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混亂,以及學派的糾紛。
大部分的西醫在提到例如大腸激躁症等等的概念性診斷時,心中都很瞭解自己說的究竟是什麼──就是那個什麼都不是的東西。
也因此不會造成思想的混亂。
但是,許多中醫以及現代的中醫教材,並非如此。
而是將「肝火旺」、「胃火上蒸」、「風寒襲表」、「肝腎陰虛」等等中醫的病因病機,當作是真正存在的東西、真正致病的原因一樣在談。
這只會造成思想的混亂。
許多中醫愛好者看到這裡,便會提出質疑:「如果說這些都是假的,難道要把中醫的病因病機學說都廢掉嗎?
如果把中醫的病因病機學說廢掉,那中醫要怎麼遣方用藥來治病呢?」
上述問題,必須要從中醫學術思想的歷史觀來探討。




[1] 《中醫十大類方》,黃煌,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