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YAM專欄《DRG會讓醫生一直趕我出院嗎?》

原文連結:http://n.yam.com/yam/politics/20140717/20140716426140.html

yam蕃薯藤新聞/黃致翰/專欄-2014年07月17日 上午09:00

七月開始,健保的第二波DRG政策正式實施。所謂DRG,是diagnosis-related groups的縮寫,中文叫「診斷關聯群」。就是依照病人的住院診斷、疾病嚴重度,以及本身的身體狀況,將住院病人分為各個診斷關聯群,給付一筆固定的金額,而不論醫院在個別病人上花了多少成本。

因此,若有些病人產生了一些非預期的併發症,導致醫生必須多做一些檢查,多開一些藥物,甚至讓病人住院比較長的時間,醫院在這次住院上花的成本就可能會超過健保局給付的金額,而在這個個案上虧錢。

YAM專欄《健保讓醫病關係更好,但好還可以更好》

原文連結:http://n.yam.com/yam/politics/20140710/20140708407416.html

yam蕃薯藤新聞/黃致翰/專欄-2014年07月10日 上午09:00

台灣腦神經權威魏國珍醫師日前表示:「健保制度讓他面對病人時可以單純看病,不用考慮病患的經濟負擔,降低美國、日本社會中緊張的醫病關係。」

魏醫師這番言論,激起了許多第一線基層醫護人員的不滿情緒,甚至有人直言,「醫界被這種言論害死」。

事實上,魏醫師此番言論所言不假,但卻缺乏對第一線基層醫護人員相對剝削感的同理心;而基層醫護人員的不滿情緒也非無的放矢,但對健保的批評卻也流於片面。

YAM專欄《公務員不休假獎金是「浪費」?──小心資本家的陰謀》

原文連結:http://n.yam.com/yam/politics/20140703/20140702394749.html?select=http://n.yam.com/tlt/politics/20140711/20140711414325.html

yam蕃薯藤新聞/黃致翰/專欄-2014年07月03日 上午09:00

根據《中國時報》29日報導,「20萬資深公僕領『不休假獎金』,年燒國庫65億元」。但這樣的事情,真的該拿來批判嗎?還是應該拿出來讚賞呢?而國民黨立委呂學樟也表示:「加班費這麼多是不正常的事!」;民進黨立委吳宜臻則說,公務員應該共體時艱,她將提案全數刪除。若真的刪除了,對台灣民眾來說,真的是好事一件嗎?

其實,很有可能,當你受到這樣的報導影響而激起憤怒之情,便跟隨大眾開始聲討公務員的同時,你已經中了資本階級藉由新自由主義洗腦勞工階級而鞏固自身利益的計謀。

YAM專欄《連勝文漠視階級問題》

原文連結:http://n.yam.com/yam/politics/20140626/20140625378535.html

yam蕃薯藤新聞/黃致翰/專欄-2014年06月26日 上午09:00

連勝文日前批評柯文哲挑動階級問題,殊不知之所以柯文哲膽敢在新自由主義洗腦教育下的台灣提起階級問題,正是因為連勝文等權貴階級,長期漠視階級問題,甚至主動製造階級問題。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診斷關聯群(DRG)給付制度會讓醫生為了省錢而少開檢查或處置而犧牲病人的權益嗎?

這東西其實國外也爭論了好幾十年。

理論上出於個人行善之樂、職業道德,以及滿足發揮醫療專業成就感等動機,不管是甚麼樣的給付制度,醫生都有依照病人的利益去開檢查跟處置的原初心意,該開檢查的就開,不該開的處置的就不開。

另外,檢查跟處置也不是越多就越好,沒有必要就做的話也只是讓病人白白承受副作用而已。

只是原本論量計酬的給付制度下,有可能會讓醫院透過績效薪酬制度或管理階級的壓力,讓某些醫生去開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或處置,這在學術上叫「供給誘導需求」(supplier-induced demand)。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挺DRG與反DRG,矛盾邏輯與盾矛邏輯的矛盾大對決

挺DRG的論述理由是:由於醫療在經濟學上存在資訊不對稱,所以在傳統論量計酬的情況下,醫生會為了賺錢而「創造疾病」,做不必要的檢查,動不必要的手術。所以要改成論病計酬DRG。

但這論述的矛盾點在於,DRG並無法改變資訊不對稱的事實,因此醫生也有可能會為了賺錢而少做必要的檢查,不做必要的手術(人球)。我前陣子發現其實這點在醫療經濟學的教科書裡就有明文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