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蘋果日報】公民之聲:別讓醫師只為富人服務(黃致翰)

原文刊載於 2014年05月26日的蘋果日報  ⊕黃致翰

我念建中時就想讀中醫,後來如願念中醫系,雙主修西醫後,對西醫也很有興趣。念醫學院大五時,我進醫院見習,發現醫院為了省成本,醫護人員工時都過長,像醫師一值班就是連續36小時。可是,不管怎麼反映不合理,醫院高層都說,這是學習,他們當年也是這樣苦過來的。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自經區國際醫療:官員與財團對人民的負面思惟,才會困死台灣

本文同時刊載於「想想論壇」

近日拜讀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醫療專區可以救健保嗎?負面思維困死台灣」一文,對於內容有些贊同,有些不贊同。

首先,王副院長稱「就心理學而言,說『不』,代表自己有別於一般民眾,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意識」,雖然本人從未在心理學教科書中看過這種理論,但最近政府官員與財團老闆對台灣人民與學者「反核四、反國光石化、反博弈、反都更、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意見,普遍抱持「負面思維」,對人民的意見一概說「不」,這的確可說是政府官員與財團老闆的一種「以為自己有別於一般民眾,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意識」的心態。

醫學就是社會學,醫生當學社會學

本文同時刊載於 關鍵評論 《血汗健保成為醫療崩壞的病根,就是因為某些醫生不懂社會學》

德國細胞病理學之父微爾嘯說過:「醫學是門社會科學,而政治學不過是一門較大規模的醫學」。若微爾嘯在天之靈,聽到蘇清泉醫師立委居然說「念社會系、社會所到底是在研究什麼?」,不知會做何感想。

涉獵社會學、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等知識,讓我明白,許多讓第一線醫師感到無奈的現象,看似醫學問題,其實都是社會問題。

例如,從小到大,學校教育或社會媒體都教育我們,身體不舒服,或者出現奇怪的症狀,就要趕快看醫生,以免小病拖成大病。另外,最好不要自己去藥局隨便買成藥吃,應該去看醫生讓專業的醫生來評估。

Victor Fuchs《誰將生存》(Who Shall Live)讀書筆記

「政策制定者在對指定用途和以現金為形式的資源轉移方案進行取捨時,也應該考慮到他們的經濟效應。舉例來說,老年保健醫療制度(Medicare)和醫療補助制度(Medicaid)的一個結果就是增加了醫生的收入--這顯然不是『大社會計劃』的目標。這兩項制度還抬高了一般公眾面臨的醫療價格,其中包括很多不夠條件加入醫療補助制度的低收入者。」--醫療經濟學家Victor Fuchs

短短一段話,實在有太多的點可以著墨的了。

1) 根據Fuchs的說法,美國政府搞的老人跟低收入戶的健保讓醫生的收入跟醫療的價格上升了(不過沒列出參考文獻),台灣的醫生看到這段話大概會吐血。

2) 第二,這段話還隱含著一件事實,那就是醫療經濟學的書籍裡面有很大的篇幅都在談(美國的)醫生薪水太高了,應該怎麼樣讓醫生的薪水降低,應該怎麼樣讓醫療價格變便宜。相對而言,台灣有一些一直靠杯健保,一直股吹醫療應該商品化、自由市場化的醫生,卻一直在說「醫療制度規劃不需要社會學家,需要經濟學家」。 實 在 是 太 好 笑 了 。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太陽花學運後談累進稅率的迷思

我不敢說這次立法院財委會通過的「財政健全方案」直接跟太陽花學運有關,但這次輿論居然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面倒的咒罵聲,肯定跟太陽花學運扭轉新自由主義修辭有關。

當然,特別是「無效論」之類的反動修辭一如預期還是很多,如何破解以提升自己的思考我這裡就不多加著墨,請參見《反動的修辭》一書。

雖然我看的許多經濟學的書都一再強調累進稅率對社會好處並提出科學實證,甚至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還主張累進稅率應該與社會上實際的貧富差距連動,也就是把「稅」轉化為一種「貧富差距社會保險」的概念,但我畢竟不適這方面的專家,因此這方面也暫且不多加著墨。

我想特別針對的是目前可以說是最常見到的一種反對累進稅率的理由,也就是認為要讓努力的人獲得大量的財富才能激勵人努力,而累進稅率會削弱努力的動機,大家就會變懶而減少工作。

自經區醫療專區肥了誰?

一個三歲小孩也懂的道理,健保是中華民國政府管的,自經區也是中華民國政府管的,哪來的競爭?那些每天都在罵政府為了選票只會討好民眾透過健保壓榨醫護人員的人,到底是哪來的自信有了自經區之後政府就會佛心來了寧願放棄選票而改善健保不壓榨醫護人員?

現在政府處理五大皆空的招術就是PGY跟縮限非五大科名額!而且政府現在都敢說要限制醫師出國賺錢了,之後你以為那些能進自經區賺錢的是誰?真的是技術高超的醫生?還是連勝文?

不要以為我在開玩笑,自經區條例對外國醫事人員的資格認定根本是空白授權!你覺得是技藝高超又有醫德的草民醫生能進自經區賺錢,還是background超硬的波波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