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太陽花學運後談累進稅率的迷思

我不敢說這次立法院財委會通過的「財政健全方案」直接跟太陽花學運有關,但這次輿論居然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面倒的咒罵聲,肯定跟太陽花學運扭轉新自由主義修辭有關。

當然,特別是「無效論」之類的反動修辭一如預期還是很多,如何破解以提升自己的思考我這裡就不多加著墨,請參見《反動的修辭》一書。

雖然我看的許多經濟學的書都一再強調累進稅率對社會好處並提出科學實證,甚至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還主張累進稅率應該與社會上實際的貧富差距連動,也就是把「稅」轉化為一種「貧富差距社會保險」的概念,但我畢竟不適這方面的專家,因此這方面也暫且不多加著墨。

我想特別針對的是目前可以說是最常見到的一種反對累進稅率的理由,也就是認為要讓努力的人獲得大量的財富才能激勵人努力,而累進稅率會削弱努力的動機,大家就會變懶而減少工作。


首先必須澄清的是,所有的累進稅率不論怎麼設計,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理論上都不可能會讓稅前收入高於某乙的某甲,在繳稅之後的收入變得比某乙低。也就是說,如果把所有的台灣人依照所得作排名,稅前跟稅後的排名理論上會是一模一樣的。再者,累進稅率不管再怎麼累進,也絕對不會是讓所有人的錢都完全一樣多的共產主義。以上是幾乎所有人在論述累進稅率對社會的好處的時候都會先特別澄清的部分,雖然我覺得這樣的澄清非常無聊,但這都是因為反對累進稅率的人就真的常常會提出這麼無聊的質疑。

在無聊的澄清之後,我們再回到累進稅率會削弱努力動機的論述上。因為這樣的論述既沒有談到科學實證,也根本不被認為是真正嚴謹的經濟理論,所以我也就不怕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而可以純粹就邏輯、道理,與部分科學實證來反駁這樣的論述。

我們用職業棒球來比喻這個社會好了。反對累進稅率的人會說,我們應該盡量提高冠軍的獎金,或是說盡量提高表現優異的棒球選手的薪水,這樣才會激勵棒球選手努力打球,我們才有優質好看的棒球比賽。其實Michael Sandel已經在《錢買不到的東西》裡用《魔球》的例子來反對過這樣的論述了,但我在這邊還要延伸補充。

首先,根據經濟學的第一原則,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提高排名前面的獎金或薪水,就一定是犧牲後面的獎金或薪水,而拉大貧富差距。(當然反累進稅率的人會說如果沒有累進稅率的話,就會更激勵大家工作,總收入就會更多,餅就更大,但這些人也幾乎都同意貧富差距會更大這樣的事實,只是他們認為窮的人的絕對收入會變多。)

犧牲了拉大的貧富差距而創造了鉅額的報酬誘因,收先面對的便是經濟學所謂邊際效應遞減的問題,難道你真的覺得王建民的年薪從一億元變成兩億元,會讓他的表現突飛猛進?

甚至,實際的情況還不只是邊際效應遞減,甚至邊際效應還會變成負的!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學家葉爾基斯(Robert Yerkes)以及道森(John Dodson)就利用老鼠實驗,證明了隨著激勵強度的提升,績效開始會提高,但在達到一個高峰值之後,績效便會隨著激勵強度的提升而下降。而後續無數針對人類的心理學研究,更是不斷證實了這一點。也就是說,王建民的年薪從一億元變成兩億元,可能會讓他的表現更差!因為過高的獎酬造成得失心太重導致過大的壓力而影響表現。

再者,王建民的年薪從一億元變成兩億元,除了如心理學所說的可能會因為壓力而造成表現更差以外,還可能因為經濟學上的所得效應而變得更懶,亦即因為錢已經夠多了所以也不太想努力工作(A-rod?)。

另外如前所述,累進稅率並不會影響稅前收入的排名,也就是說,如果人介意的並不是絕對收入,而是相對收入,則累進稅率根本不會影響人努力的動機,而這點已經被許多心理學研究證實(Sara J. Solnicka and David Hemenway(1998) Is more always better?: A survey on positional concern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37, 373-383)

而且,過高的獎酬也會吸引過多可能更適合其他行業的人材投入職業棒球,而造成社會資源分配的無效率。這點可參見經濟學家Robert Frank的《贏家通吃的社會》。
再來,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前面過高的獎酬所造成的資源排擠效應,也造成表現沒那麼好的棒球選手所領到的薪水可能難以餬口,不但可能必須兼職而無法專心訓練,甚至可能迫使一些有潛力的選手提早放棄棒球身涯,造成資源浪費(例如許多美國職棒小聯盟的選手)。(同樣參見《贏家通吃的社會》)

當然,以上的討論還是在假設努力程度可以高度決定薪酬的前提之下所做的保守推測,而許多社會學的研究早已打破了這樣的迷思,也就是說決定薪酬高低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運氣(包括家世、基因...等等),這也就更進一步削弱鉅額獎酬的誘因功能。

最後,過高獎酬所造成的薪酬貧富差距過大,甚至可能直接對注重團隊合作的棒球運動的球隊表現造成負面影響。這點不但有美國大聯盟的實證資料支持(參見Ichiro Kawachi跟Bruce P. Kennedy所合著的《The Health Of Nations: Why Inequality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台灣職棒的研究也支持這樣的結論(Gee Sana & Wen-Jhan Janea. Wage dispersion and tea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small siz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in Taiwan)(但我懷疑台灣的研究結果受到血汗兄弟象的影響很大XD)。

若就整個社會的層次來說,科學證據也的確支持過大的貧富差距會降低社會上的信任感,進而提高政治成本,減損社會資本。

你覺得,我們的社會像不像是在打棒球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