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YAM專欄《連勝文漠視階級問題》

原文連結:http://n.yam.com/yam/politics/20140626/20140625378535.html

yam蕃薯藤新聞/黃致翰/專欄-2014年06月26日 上午09:00

連勝文日前批評柯文哲挑動階級問題,殊不知之所以柯文哲膽敢在新自由主義洗腦教育下的台灣提起階級問題,正是因為連勝文等權貴階級,長期漠視階級問題,甚至主動製造階級問題。

根據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證調查,階級問題是一種本體論上主觀存在,而認識論上客觀存在的實質概念,只有程度大小的差異,並非虛構的概念。

連勝文的太太可以每天在帝寶裡鑽研義大利麵烹飪手藝,國道收費員卻只能在吸了一天廢氣後,用受盡職業傷害的雙手提著便當,回家讓小孩及自己填飽肚子,倒頭就睡。失業被無能的政府與勾結的財團背叛之後,還必須承受民眾的辱罵,「早就知道會失業了,為何不好好培養其他專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呢?」這就是透過「勞動過程」與「勞資衝突」的「階級實踐」經驗,並塑造了主觀階級意識。

根據《崩世代》作者中研院社會學者林宗弘在《失落的年代:臺灣民眾階級認同與意識形態的變遷》論文利用實際的社會調查數據所得出的結論發現,這十幾年來,台灣民眾的相對剝奪感確實越來越強,也就覺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事實上也越來越大),光靠自己的努力也越來越追不上有錢人。

此外,台灣人對「自由競爭功績主義」的信仰也減弱,同意「吃苦一定會成功」的人的比例在十五年內從91%下降到70%。

之所以台灣的階級認同與意識形態越來越分化,主要的原因就是客觀的貧富差距確實越來越大,社會流動越來越困難,再加上越來越多東西被市場化、商品化、私有化,人民交流的實體與虛擬公共空間不斷被壓縮,勞動力商品化與異化的程度漸增,最終造成《錢買不到的東西》作者桑德爾所說的苦果,亦即「在這個貧富益發不均的時代,把所有的東西都市場化,意味著富裕之人與收入不豐之人漸漸過著隔離開來的生活。」

雖說如此,但新自由主義一方面用「自由市場」、「競爭力」、「效率」、「全球化」、「小政府」、「減稅」、「產業化」、「自由」等意識形態來洗腦民眾,又同時指責「邊緣化」、「公務員」、「公共性」、「階級化」、「社會福利」、「平等」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意識形態,使得台灣人的階級意識尚未成熟,扭轉崩世代的力量不夠強大。甚至最可悲的是,連被指責「挑動階級問題」,貌似站在中下階層民眾一方的柯文哲,都主張醫療應該要「產業化」。

上述「階級實踐」經驗所塑造的主觀階級意識,可說只是社會的病徵。真正要能治療這個病態的社會,就必須以微觀層次的階級意識為基礎,在宏觀層次上進行階級鬥爭,並進行政治上的意識形態對抗。

台灣長期受反共教育洗腦與新自由主義洗腦,談「階級鬥爭」一直都是政治上的禁忌。但誠如巴菲特所說:「過去二十年始終存在階級鬥爭,而我的階級贏了。」

權貴階級長期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鞏固自身階級利益,鬥垮中產階級與中下階級,製造出許多終日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住帝寶吃高級義麵的順民,使得國家機器運轉失靈。這些製造階級問題的權貴階級,卻好意思指責別人「挑動階級問題」?實在是充滿了黑色幽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