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形成
我覺得民族這種分類方法只不過是個工具,就像是錢一樣。但就如同現代人汲汲營營於賺錢卻失去了其他更重要的東西,現代人也同樣為了民族這個工具而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問題。"玫瑰花就算不叫玫瑰花還是一樣的香",我們長得越大,知識越多,看到美好的事物卻只想著他的有關知識,反而越難以感受到他的美好。
說民族該由血統決定,不管是白人黑人黃人,幾百萬年前還不都是東非猿人。沒錯,這是幾百萬年前的事,我們現在的確是白人黑人黃人不一樣了。所以,為了生物學或人類學等等研究上的必要,我們需要依照血統外觀特徵將人類分為不同的民族。
說民族該由語言決定,英文是德語的方言英國人與德國人是不同的民族;民國以前閩南人北京人互相不能溝通卻是同樣的民族;不會講中文的華僑也是中國人;中國規定所有人都要說北京話連藏人維吾爾人都變成中國人。
說民族該由生活地區決定,台灣的漢人跟大陸的漢人是不同的民族,台灣的漢人跟台灣的原住民是同樣的民族。
說民族該由民族認同決定,台灣的漢人不認同自己跟大陸的漢人都是漢人想要認同自己是台灣的原住民卻不管台灣的原住民認不認同你台灣的漢人。
說民族該由政治統治決定,台灣人覺得自己是台灣人,大陸人覺得台灣人是中國人,在美國出生擁有綠卡我是不是美國人?美國人又算是哪門子的民族?老了之後想移民到紐西蘭我又是什麼人?
民族民族,只是讓人在研究人類的時候方便的分類而已,不需要在上面大作文章。
但是,我認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民族分類方式__文化保存上的民族分類法。要保存漢民族的文化例如中醫ˋ漢字ˋ儒學等等,大陸的漢人,台灣的漢人,全世界的漢人都是漢人,都具有保存漢人文化的使命,不是說我自以為是台灣人甚至自以為是台灣原住民就可以偷懶的。要保存閩南文化例如閩南語ˋ閩南飲食ˋ布袋戲等等,大陸的閩男人,台灣的閩南人,新加坡的閩南人,全世界的閩南人都是閩南人,不要把國語當成母語,因為台灣要是把國語當成母語幾百年之後就不能跟其他地區的華人溝通(不然漢語為何會演變成現在那麼多不可相互溝通的方言?),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再繼續把國語當成母語而到學校學自以為還是母語的閩南語客家話阿美族語等等的話,到時候我們就要為了跟其他地區的華人溝通而再學大陸的國語,如果到時候運氣好的話學校還會教閩南語客家話賽夏族語,也就是說不管要不要學英文我們至少要學三種語言,而且我們用台灣的國語寫的文章還不能跟其他華語區交流。運氣不好的話閩南語客家話排灣族語等等都沒人會講了。台語研究學者洪惟仁只跟他的孩子講台語,然後教他學漢字,所以他的小孩文言文非常強,但是到了學校因為不會講國語而變成問題學生。如果說台語客家話泰雅族語是我們的母語的話爲什麼只會說母語反而無法生存?爲什麼學校不先教我們講國語就直接用國語上課?台灣人不要再欺騙自己了!要不就承認自己已經是把國語當成母語了,台語客家話紹族語根本就不是我們的母語,要不就痛下決心所有的父母都跟自己的子女講本來是自己的母語,到了學校再教國語。如果說所謂的台灣獨立運動份子只是整天想著鬥爭而不是花費精力在於傳統文化的保存上面,那只不是搞屁而已。新加坡早就獨立了但也不過是個賺錢機器的國家而已,想當初他們也搞什麼新新加坡人運動,搞到後來人家問新加坡人你是新加坡人嗎?新加坡的華人會用驕傲的口氣新加坡的印度人馬來人會用酸酸的口氣說:新加坡人?新加坡人都死光啦!新加坡只有華人啦!
以下是我高中時代寫的文章,內容是說明台灣人繼續以國語為母語的下場,以及保護語言的重要。
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母語不是台語、客語、賽夏族語……等,而是國語。那麼我們要繼續這樣嗎?繼續以國語為母語,而讓台語等語言消失嗎?或許有人覺得這樣很棒,畢竟少學一種語言減輕學子負擔嘛!甚至,還有人認為國語也不要學了,學英語就好了,到最後全世界都講同一種語言不是更方便嗎?
這是一種落伍的觀念。
有這種觀念的人,我推薦他看大衛克理斯托所寫的「語言的死亡」以及「英語帝國」。在此節錄語言的死亡內容簡介:
據估計,目前全世界6000種使用的語言當中,將會以每個月兩種的速度滅絕,一個世紀後,可能只剩3000種;其中又大約只有600種能免於滅絕的威脅。然而,語言的死亡有這麼嚴重嗎?有什麼損失?能夠挽救嗎?又該如何行動?本書作者語言研究權威克里斯托,論述語言死亡的意義和成因,提出「綠色語言學」的概念,強調一個語言代表一種文化,而語言環境如同生態環境一樣,越是具多樣性,各個語言之間更能互相豐富彼此,使整個大文化體系越發強健。書中並提供驚人卻又讓人折服的事實佐證,激發讀者對此現代性及全球性現象的思考。 《語言的死亡》不只包含了智慧的論辯,還有某些瀕危語言的現況描述,進而提出實際因應措施的建議。對於欲深入探求此議題的讀者,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書。 身處二十一世紀台灣的我們,在台灣本土意識抬頭,及全球化(英語化)的衝擊下,隱藏的語言危機為何?透過本書作者克里斯托的引導,為目前爭論多時的語言學習問題提供另一個角度的切入。世界權威語言學家,《劍橋語言百科全書》、《劍橋英語百科全書》及《英語帝國》作者大衛.克里斯托新作。師大英語系教授黃美金、行政院原住民主委尤哈尼、前任主委孫大川推薦序。
總之,這本書就是在說明「語言就像生物一樣,需要生物多樣性。也就是說世界上有越多的語言越好。」
另外,「英語帝國」一書最後也指出「或許有一天全球人類真的只說英語一種語言,如果如此,那將會是人類的悲哀。」
但是,書裡面也提到一個觀念,就是英語被全球人類當母語使用後,反而會分化出各種方言(例如新加坡英語),而後再分化為各種語言。也就是說,我們根本不可以讓共通語成為母語,因為到頭來還是會難以溝通,也就失去了本來學習共通語的目的。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語呢?唯一的理由大家應該不會反對是「為了與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華人溝通」。但是,如果我們把國語當成母語,結果卻達不到這個目的。
台語、客家語、廣東話……等等,本來都是古代的漢語,後來演變成有差異的方言,最後變成不可溝通的語言;不要以為這是隨著中國歷史演變幾千年的事情,事實上這個轉變是非常快的。
我們也知道,台灣的國語跟大陸的普通話不過分隔了幾十年,差異就已經非常大了。例如發音方面:
請看下表,左邊是台灣發音,右邊是大陸發音,而且這都是字典上寫的發音。
垃圾 ㄌㄜˋ ㄙㄜˋ ㄌㄚ ㄐㄧ
星期 ㄒㄧㄥ ㄑㄧˊ ㄒㄧㄥ ㄑㄧ
危險 ㄨㄟˊ ㄒㄧㄢˇ ㄨㄟ ㄒㄧㄢˇ
企業 ㄑㄧˋ ㄧㄝˋ ㄑㄧˇ ㄧㄝˋ
寂寞 ㄐㄧˊ ㄇㄛˋ ㄐㄧˋ ㄇㄛˋ
攜帶 ㄒㄧ ㄉㄞˋ ㄒㄧㄝˊ ㄉㄞˋ
質量 ㄓˊㄌㄧㄤˋ ㄓˋ ㄌㄧㄤˋ
研究 ㄧㄢˊㄐㄧㄡˋ ㄧㄢˊ ㄐㄧㄡ
還有大陸半母音w(注音符號ㄨ前面沒有別的聲母時)漸漸變成子音v,至於台灣大家都知道捲舌音及ㄦ化韻演變得跟大陸差非常多。
詞彙方面就更多了:
軟體 軟件
印表機 打印機
品質 質量
幼稚園 幼兒園
洋芋片 炸土豆片兒
計程車 出租汽車
另外語法上的差異比較少但還是有。
不要小看「語音」、「詞彙」、「語法」上的差異,古漢語會演變成現在漢語系這麼多語言,就是因為這三者的差異,關於此,後面會再詳細討論。
總之,如果台灣繼續以國語為母語,可能過不到一百年,我們就會變成這種情形:「以國語演變而來的台北國語為母語,還要學習普通話以便跟其他華人溝通,至於台語、客語、排灣族語……等等,都死了!」。
2006年2月21日 星期二
2006年1月20日 星期五
看完一公升的眼淚
居然沒留下一公升而且連一滴都沒有的眼淚ㄝ!
最想哭的地方是阿雅在跳ㄘㄨㄚˋ冰進行曲...
最想哭的地方是亞也問說:我得的是脊髓(原來這個字唸三聲,好像有印象)
小腦變性症嗎?
醫生回答他說:HAI
的時候。但是將哭未哭之際那一集就結束了...
雖然這部戲最主要是勵志,
其次才是愛情,
但是我比較喜歡裡面的愛情__
當然分鏡跟攝影更是我看過的戲劇裡面數一數二的,
可以跟《英雄》媲美。
看完之後覺得標準忽然提高了,
憧憬劇裡面的愛情__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小炳...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DINO...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瀧澤秀明...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麻生遙斗還是XX前輩__
而且比較可能是XX前輩,
但是我希望不是。
當然不是因為XX前輩很醜的關係,
而是我清楚的知道我想要那種感覺,
但是那種感覺足不足以讓我變成麻生卻是未知數。
或許,
我最終只是個小炳?
最想哭的地方是阿雅在跳ㄘㄨㄚˋ冰進行曲...
最想哭的地方是亞也問說:我得的是脊髓(原來這個字唸三聲,好像有印象)
小腦變性症嗎?
醫生回答他說:HAI
的時候。但是將哭未哭之際那一集就結束了...
雖然這部戲最主要是勵志,
其次才是愛情,
但是我比較喜歡裡面的愛情__
當然分鏡跟攝影更是我看過的戲劇裡面數一數二的,
可以跟《英雄》媲美。
看完之後覺得標準忽然提高了,
憧憬劇裡面的愛情__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小炳...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DINO...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瀧澤秀明...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像麻生遙斗還是XX前輩__
而且比較可能是XX前輩,
但是我希望不是。
當然不是因為XX前輩很醜的關係,
而是我清楚的知道我想要那種感覺,
但是那種感覺足不足以讓我變成麻生卻是未知數。
或許,
我最終只是個小炳?
2005年8月29日 星期一
"你沒有不正常,你只是把那些有角的感覺內化,美其名為寂寞而已"~蛋白質女孩
隨緣阿姨的一個人的坐在那裡發呆
我的一個人的吃著上火的咖哩炒飯
陳永信的早餐晚餐各吃了一個蛋
楊秉杰不會分ㄤㄢ
黃筱暉在發呆
在看我的書的呂筱涵
何姿萱沒有來
舞會組還不放飯
我在家裡敲著鍵盤
明早醒來
同樣的一天繼續來
我的
我的一個人的吃著上火的咖哩炒飯
陳永信的早餐晚餐各吃了一個蛋
楊秉杰不會分ㄤㄢ
黃筱暉在發呆
在看我的書的呂筱涵
何姿萱沒有來
舞會組還不放飯
我在家裡敲著鍵盤
明早醒來
同樣的一天繼續來
我的
2005年8月26日 星期五
酒紅色蛋白質
同學說我像王文華
我說會嗎?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還不認識他
想說這種長相還敢出來主持節目不躲在家
昨天回台北翻了翻我妹的書架
發現一本桃色蛋白質躺在那
封面內頁照片裡的王文華
還真的跟我有那麼一點像
反正帶回台北要看的思考中醫在麥當勞被遺忘
索性就翻了一下
還不錯嘛!
尤一帆說要走知性路線
那我就來走王文華路線吧!
要押韻地寫出有內容的文章真是難啊!
我說會嗎?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還不認識他
想說這種長相還敢出來主持節目不躲在家
昨天回台北翻了翻我妹的書架
發現一本桃色蛋白質躺在那
封面內頁照片裡的王文華
還真的跟我有那麼一點像
反正帶回台北要看的思考中醫在麥當勞被遺忘
索性就翻了一下
還不錯嘛!
尤一帆說要走知性路線
那我就來走王文華路線吧!
要押韻地寫出有內容的文章真是難啊!
網誌都空空的真對不起微軟新注音,就貼的我高中投稿沒被刊登的文章吧!
後天就要應考學科能力測驗了,我為什麼還不唸書,花時間投稿呢?
今天早上看到貴報A7版「高中生作文 老師猛搖頭」文中「李鍌說,現在的國文課本古文少沒關係,但因,本土語文教材使用的諧音字和閩南語法竟然也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讓國文老師不知如何教下去。」一段,讓我拼著落榜也要一吐為快。
首先,你說「福佬話沒有文字(你指的應該是漢字吧,如果不是漢字的話,世界上任何一種沒文字的語言馬上可以用隨便一種拼音法變成文字)」,那我請問你,漢字怎麼可以用福佬話唸呢?這篇文章從頭到尾你都可以用福佬話唸出來,只是怪怪的,那是因為我不是用福佬話的慣用詞語和文法寫的,就像霹靂布袋戲會說「走(ㄗㄠ)哪(ㄋㄚ)裡(ㄌㄧ)去(ㄎㄧ)」一樣。你會說「漢字可以用福佬話唸就代表福佬話有文字嗎?」,我說,我也不知道。雖然說福佬話有文字這件是在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但要我證明,我還真不行。不過我仔細想想,你又有辦法證明國語有文字嗎?應該可以吧!那你就來幫我證明福佬話有文字吧!奇怪嗎?不會。因為「福佬話、北京話(國語是北京話的方言)、客家話、廣東話……,都是平等的地位,都是古漢語的方言分化出來的。你幫我證明國語有文字,你所用的每一個理由,福佬話都適用!」
再來,關於「本土語文教材使用的諧音字和閩南語法竟然也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我也有話要說。前面說過福佬話有文字,但的確也不是全部都有,這也沒什麼奇怪的,漢語以前用的是文言文,嘴上說的手寫不出來也不要緊,所以所有的漢語方言都有沒字的部分。那怎麼辦?一開始是摻雜文言文(三國演義)在來當然就是造字了。例如煮菜的東西,台語利用原本的「鼎」延伸意義,不算造字,客家話造了「鑊」,北京話造了「鍋」,文言文裡我只看過「沒有文字的台語客語的「鼎」「鑊」,沒看過「有文字的國語」的「鍋」耶!」。但是,要造當然是造沒有字的字,如果本來有字還去造字,就會讓我們以為台語沒字了。尤其是台灣人很喜歡用「訓義」「假借」「形聲」的方法造本來就有的字,還是用國語的發音來假借形聲,例如「食(ㄐㄧㄚ)飯」寫成「吃飯」或「假奔(或其他類似音的字)」或「呷飯」(雖然說本來就有「呷」這個字,但意思是小口飲,我想用這個字的人應該單純是用形聲造字)。廣東話也是講「食」,但是受到國語影響他們也會用「吃」,不過他們講[si]就寫「食」,講[he]就寫「吃」,不會混淆。當然廣東話也有本來有字還造字的字,例如很有名的「有」中間少兩橫,其實本字就是「無」。這種現象比起台灣少了很多。
當然,福佬話會用諧音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用在國語寫的文章裡。例如:我希望我指定考科能「科幾霸」(考一百)。這是因為國語講考一百台語也是講考一百,不像國語講太陽台語講日頭,所以為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我認為這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不要搞混了。例如我同學曾問過我說「什麼東西」的台語的字真的是「蝦米碗糕」嗎?我聽了真給氣死!國語也會這樣用,例如:「我「葛格」要去把「美眉」,但是路上遇到警察「杯杯」。」你不會以為哥哥真的是葛格,妹妹真的是美眉,伯伯真的是杯杯吧!
我看過有家長投稿,說學校不要再教小孩台語那些奇奇怪怪的字了,說母語只是拿來說的;又聽一些家長,說講台語到國外給誰聽啊?英文都學不好了還學台語。我想哭了知道嗎?台語至少還有台灣一千多萬人說,那人數更少的客家話、原住民話甚至非洲布希曼話……,又說個什麼勁兒啊?國語再怎樣說也只全球四分之一人說,為什麼不乾脆廢掉,全台灣都說英文算了嘛!全世界都說英文算了嘛!人們又可以團結起來再造巴別塔了!年輕人聽到父母說國語說不是英語都覺得又遜又落伍。你們要嗎?我很佩服台語研究者洪惟人,他只跟小孩說台語,並教他漢字,結果國文(台語加文言文)程度好過同年齡許多。但是我想那是遇到了好老師,萬一遇到了一般的老師可能會被當成問題學生吧!教育部不是把台語當成母語在教嗎?為什麼一個不會國語只會台語的學生求學會困難重重呢?會不會五十年後一個不會英語只會國語的學生被當成問題學生呢?會不會一百年後一個會台語的小孩被當成神童呢?因為全台灣只有他會說台語了!
後天就要應考學科能力測驗了,我為什麼還不唸書,花時間投稿呢?因為我很生氣!因為我終於知道戒嚴時期的不准說母語的白色恐怖有多恐怖了!
今天早上看到貴報A7版「高中生作文 老師猛搖頭」文中「李鍌說,現在的國文課本古文少沒關係,但因,本土語文教材使用的諧音字和閩南語法竟然也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讓國文老師不知如何教下去。」一段,讓我拼著落榜也要一吐為快。
首先,你說「福佬話沒有文字(你指的應該是漢字吧,如果不是漢字的話,世界上任何一種沒文字的語言馬上可以用隨便一種拼音法變成文字)」,那我請問你,漢字怎麼可以用福佬話唸呢?這篇文章從頭到尾你都可以用福佬話唸出來,只是怪怪的,那是因為我不是用福佬話的慣用詞語和文法寫的,就像霹靂布袋戲會說「走(ㄗㄠ)哪(ㄋㄚ)裡(ㄌㄧ)去(ㄎㄧ)」一樣。你會說「漢字可以用福佬話唸就代表福佬話有文字嗎?」,我說,我也不知道。雖然說福佬話有文字這件是在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但要我證明,我還真不行。不過我仔細想想,你又有辦法證明國語有文字嗎?應該可以吧!那你就來幫我證明福佬話有文字吧!奇怪嗎?不會。因為「福佬話、北京話(國語是北京話的方言)、客家話、廣東話……,都是平等的地位,都是古漢語的方言分化出來的。你幫我證明國語有文字,你所用的每一個理由,福佬話都適用!」
再來,關於「本土語文教材使用的諧音字和閩南語法竟然也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我也有話要說。前面說過福佬話有文字,但的確也不是全部都有,這也沒什麼奇怪的,漢語以前用的是文言文,嘴上說的手寫不出來也不要緊,所以所有的漢語方言都有沒字的部分。那怎麼辦?一開始是摻雜文言文(三國演義)在來當然就是造字了。例如煮菜的東西,台語利用原本的「鼎」延伸意義,不算造字,客家話造了「鑊」,北京話造了「鍋」,文言文裡我只看過「沒有文字的台語客語的「鼎」「鑊」,沒看過「有文字的國語」的「鍋」耶!」。但是,要造當然是造沒有字的字,如果本來有字還去造字,就會讓我們以為台語沒字了。尤其是台灣人很喜歡用「訓義」「假借」「形聲」的方法造本來就有的字,還是用國語的發音來假借形聲,例如「食(ㄐㄧㄚ)飯」寫成「吃飯」或「假奔(或其他類似音的字)」或「呷飯」(雖然說本來就有「呷」這個字,但意思是小口飲,我想用這個字的人應該單純是用形聲造字)。廣東話也是講「食」,但是受到國語影響他們也會用「吃」,不過他們講[si]就寫「食」,講[he]就寫「吃」,不會混淆。當然廣東話也有本來有字還造字的字,例如很有名的「有」中間少兩橫,其實本字就是「無」。這種現象比起台灣少了很多。
當然,福佬話會用諧音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用在國語寫的文章裡。例如:我希望我指定考科能「科幾霸」(考一百)。這是因為國語講考一百台語也是講考一百,不像國語講太陽台語講日頭,所以為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我認為這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不要搞混了。例如我同學曾問過我說「什麼東西」的台語的字真的是「蝦米碗糕」嗎?我聽了真給氣死!國語也會這樣用,例如:「我「葛格」要去把「美眉」,但是路上遇到警察「杯杯」。」你不會以為哥哥真的是葛格,妹妹真的是美眉,伯伯真的是杯杯吧!
我看過有家長投稿,說學校不要再教小孩台語那些奇奇怪怪的字了,說母語只是拿來說的;又聽一些家長,說講台語到國外給誰聽啊?英文都學不好了還學台語。我想哭了知道嗎?台語至少還有台灣一千多萬人說,那人數更少的客家話、原住民話甚至非洲布希曼話……,又說個什麼勁兒啊?國語再怎樣說也只全球四分之一人說,為什麼不乾脆廢掉,全台灣都說英文算了嘛!全世界都說英文算了嘛!人們又可以團結起來再造巴別塔了!年輕人聽到父母說國語說不是英語都覺得又遜又落伍。你們要嗎?我很佩服台語研究者洪惟人,他只跟小孩說台語,並教他漢字,結果國文(台語加文言文)程度好過同年齡許多。但是我想那是遇到了好老師,萬一遇到了一般的老師可能會被當成問題學生吧!教育部不是把台語當成母語在教嗎?為什麼一個不會國語只會台語的學生求學會困難重重呢?會不會五十年後一個不會英語只會國語的學生被當成問題學生呢?會不會一百年後一個會台語的小孩被當成神童呢?因為全台灣只有他會說台語了!
後天就要應考學科能力測驗了,我為什麼還不唸書,花時間投稿呢?因為我很生氣!因為我終於知道戒嚴時期的不准說母語的白色恐怖有多恐怖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