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佛書,有些體悟,剛好今天看到高宗成醫師對我的文章做出的回應,就借題發揮,整理一下我最近的想法。
高醫師的回應如下:
『南丁格爾所做的試驗結果,只是提供了「有護士照顧的病人,存活率較高」的一個依據,
而當時的醫生,捨棄了自己的臨床經驗,選擇相信這個試驗結果,不代表這個試驗結果是真理。
「有護士照顧的病人,存活率較高」很難「證明」,
從以前到現在,科學試驗也沒有「證明」過多少事情。』
高醫師的回應相當中肯,而且此回應所提出的問題,正是西方哲學「知識論」所探討的最根本問題。
亦即,世界上究竟有沒有「真理」存在?(知識論的「本體論」問題)
以及,我們究竟有沒有辦法「證明」任何事情?(知識論的「認識論」問題)
西方哲學史那一長串既精彩又無聊的辯論,我們就直接跳過,直接來看「邏輯實證主義」。
我們用康德所提出來的歷史上有名的哲學難題來作引子:「森林中有棵樹倒下了,且發出了聲音,但並沒有人聽到,那麼這棵樹算是發出了聲音嗎?」
極端的邏輯實證主義的看法是:當然算是發出了聲音。
這個世界不管有沒有人類存在,「這個世界還是會存在」。
這個世界所存在的樣子,就是真理。
人類的心靈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映射出這個世界的真理。
我們利用「歸納法」來證明真理,使用「演繹法」來推論真理。
但是,早在十八世紀的大衛‧休謨就已經發現歸納法的致命陷阱了!
就算你歸納了一萬隻天鵝都是白色的,你也不能保證這個世界上(古往今來)所有的天鵝都一定是白的。
這就是有名的「黑天鵝問題」。
著名的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家羅素,用一個比較血腥的方式來說明黑天鵝問題。
有一隻火雞,他歸納出每天早上都會有人來餵他吃早餐,於是火雞認為這就是真理了。
結果到了感恩節的早上,有人來把火雞給殺了。
這就是著名的火雞問題。
我想這就是高醫師為什麼會說「相信這個試驗結果,不代表這個試驗結果是真理」、
「從以前到現在,科學試驗也沒有「證明」過多少事情」。
針對歸納法這樣的致命缺陷,不到一百年前的羅素等維也納學派的人,以及創立否證論波普,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提出了(看似)解決問題的方法。
維也納學派的人,說我們雖然無法得到「必然」的真理,但我們可以得到「概然」的真理;我們雖然無法「證實」(verification)任何陳述,但我們可以「確證」(comfirmaiton)某個陳述。
「概然」有別於「必然」,雖然我們永遠不能說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陳述是個「必然」真理,但只要我們看到的白天鵝越來越多,而且從來沒有見到黑天鵝,那麼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陳述就是個「概然」的真理。
「確證」有別於「證實」,雖然火雞永遠不能「證實」每天早上都有人來餵早餐,但只要真的每天早上都有人來餵早餐,而且沒有人來殺他,那麼火雞就可以「確證」每天早上有人來餵早餐這件事情。
讀者可能會覺得上面這兩個例子聽起來實在很好笑,但這是因為「你已經知道世界上有黑天鵝,你已經知道火雞被殺死了」,才會覺得很好笑。
如果我說「太陽明天依舊會從東邊升起」,是個已被「確證」的「概然」真理,聽起來就有幾分道理,而非那麼好笑了。
至於創立否證論的波普,則乾脆大喇喇的承認我們根本沒辦法證實任何陳述,得到任何真理。
但我們卻可以「證偽」(falsification)一個陳述,例如只要找到一隻黑天鵝,就可以證偽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樣的陳述。
而這些「可證偽」的陳述,就是科學的陳述;科學的陳述,雖然不是絕對的真理,卻可以讓我們「越來越逼近真理」。
當然,後來的哲學家們,發現不論是邏輯實證主義,還是否證論,都跟科學家真正在從事的科學活動沒不太一樣。
因此,有人稱這樣的哲學是「煩擾人的哲學」(annoying philosophy),也就是不斷去提出各種假想的「主義」。
相對而言,一個「負責任的哲學」(responsible philoshphy),關注的則是如何促進科學知識的增長。(經濟學理論與認知科學,P.34)
哲學談到這裡,先來談談佛家。
就佛家的觀點來看,不要說是沒人聽到樹倒下來的聲音了,就算是有人聽到樹倒下來的聲音,這個聲音也不是真理,而是幻象,一切都只是心的造作。
佛家認為我們感官接受到的資訊,經過心的作用之後,就已經絕對不等於外在的實相了。
先不要說有關車子的知識了,連「車子」本身,都只是心所造做出來的概念。
所謂車子,「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你真的探究,就會發現你真的找不到「車子」這個東西,你只能發現方向盤、輪子、椅子、螺絲等等,這台車子跟那台車子明明長的不一樣,為什麼都是車子呢?
你說車子就是方向盤、輪子、椅子嗎?那麼我把方向盤、輪子、椅子隨便堆成一塊,能說是車子嗎?(若謂積聚即是車,散支堆積車應有)
不要說「車子」了,「我」又是什麼呢?
「我」就是我所看到、聽到、想到...等等的東西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豈不是有很多個?(若謂五蘊即是我,由蘊多故我應多)
講到最後,佛家不但認為沒有真理,甚至要我們連「我」的概念都拋棄了。
但現在問題來了,有些人學佛就只學到這個片面,所以人家打他他不回手,另外他還無欲無求,甚至老婆不養,小孩不理,到最後飯也不吃,澡也不洗了,整個人就跟個蠟僵狀態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一樣——反正「無我」嘛!
這樣的態度,正好像就跟邏輯實證主義以及否證論(之後還有孔恩的歷史主義)之後所發展出來的「後現代主義」思想一樣。
後現代主義認為,我們根本不可能證明任何東西,我們只能相信一個東西;這個世界上沒有真理,只有主觀的社會建構產物。
所以所謂科學,其實只是另一種宗教。
所謂科學知識,只不過是人類的集體意識型態罷了。
最能代表上述佛家的無我以及後現代主義觀點的,非「秘密——吸引力法則」莫屬了。
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只要你用力的思,用力的想,全宇宙就會依照著你的想法來運作。
就好像駭客任務裡面,基努李維只要用力想像湯匙會彎,湯匙就真的會彎;只要想像地板是軟的,從高樓大廈跳下去也不會死。
這樣的想法當然是異想天開。
後現代主義的哲學家玩到最後自己也膩了,他們發現,如果誠實、不欺騙自己的堅持後現代主義的話,哲學態度必定是一種幻想,因為從後現代主義的立場來說,理論能夠發現的一切只不過是在權利體制允許的空間內隨機漫步而已;如果有邏輯可言的話,知識史也不過就是一件該死的事情接著另一件該死的事情。(經濟學理論與認知科學,P.5)
如果一個人真的抱持後現代主義的想法,認為科學陳述根本不是真理,科學知識大部分都從來沒有被證實的話,那他就不能只針對西醫的知識進行抨擊,也應該如法炮製的針對中醫的知識進行抨擊。
即使從「究竟的層次」來看,就如同上面所討論到的歸納法的致命缺點所指出的,「有護士照顧的病人,存活率比較高」這樣的科學知識,絕對不是「絕對的」真理。
但如果「過份強調」這一「究竟」事實,就去盲目排斥這樣的科學知識,生了病還大聲嚷嚷我不要給護士姊姊照顧,就真的是太超過了(go too far)。
如果要這麼堅持西醫的知識不是真理,那中醫的知識當然也不可能是真理了。
如果那些仗著後現代主義來為中醫辯護,並不斷的抹黑西醫、抹黑科學的人,「真的對自己誠實的話」,那麼當這些人來看中醫的時候,中醫師也會非常頭大。
假設中醫師開了加味逍遙散給後現代主義者吃,後現代主義者馬上會質疑你為什麼要開加味逍遙散給他吃。
你說你憑著你的經驗發現,加味逍遙散治療他的病況非常適合,吃了一定會好。
後現代主義者就跟你說:「那只是你的經驗,你的經驗並不是真理!你永遠只能『相信』你的經驗而已,並不能『證實』你的經驗是對的。」
他說的可沒錯阿,就算你給一萬個你認為吃加味逍遙散的會好的胰臟癌病人吃加味逍遙散,結果這一萬個病人的胰臟癌全部都好了!
你還是不能「保證」下一個吃了你加味逍遙散的胰臟癌病人就一定會好,你的(或者五千年的老祖宗的)經驗也同樣不是「真理」,也同樣沒辦法被「證實」
後現代主義就像是金庸小說裡的七傷拳一樣,雖然用來打人威力很大,但同時也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這裡我一直提到「究竟層次」,其實正是佛家的概念。
上面所說的佛家那種「無我」的「精神分裂症式」的思想,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佛家思想。
真正的佛家思想認為,真理有「究竟層次」以及「相對層次」之分。
在「究竟層次」上,一切都是空性,萬物唯心造,車不是車、你不是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但在「相對層次」上,當人說「這是一輛汽車」時,「汽車」只是一個有用的標籤,月稱(法師)並不會為汽車是什麼而爭論。(佛教徒的見地與修道,P.31)
講的玄一點,「雖然現象並非天生以某種事物的狀況而存在,但也並非天生不以某種事物的狀況而存在」(佛教徒的見地與修道,P.50)
同樣的,雖然這個世界(在究竟的層次上)並不是像我們(科學家)所描述的那種樣子存在,但(在相對的層次上)也「並非不是」像我們所描述的那樣子存在。
雖然有護士照顧的病人存活率比較高並不是究竟的、絕對的真理,但卻是相對的真理。
這正好是現代哲學家在吸收了孔恩的歷史主義之後,懂得從科學史的角度,來看看科學家究竟在做些什麼事;又吸收了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之後終於提出的最中肯的「內在實在論」。
現代哲學家盡量克制自己空想的慾望,發現所謂科學活動,就是不斷獲得「更高的預測能力,以及對我們的實際環境更有效的控制」。(經濟學理論與認知科學,P.34)
根據內在實在論的觀點,所謂科學知識的形成是這樣子的:
這個世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但人類並沒有辦法像鏡子一樣直接獲得這個世界的原貌。
我們所能知道的就只能是透過感官所接收到的訊息,經由認知過程的加工,形成了人類腦中的概念系統。
這個概念系統當然不等於外在的實相——事實上我們永遠不可能得知外在的實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詳見普特南利用桶中之腦來論述我們永遠無法指稱外在的實相的討論 )
但是,我們的概念系統也不能任意而為,我們的概念系統受到客觀事實限制(所以不能像吸引力法則那樣心想事成,也不能只是「相信」中醫,吃了中藥就一定會好)。
人類的科學知識,或者更廣的來說整個概念系統,就是在為外在世界建構出一個最好的模型,以讓我們能夠得到「更高的預測能力,以及對我們的實際環境更有效的控制」。
所以提出內在實在論的普特南說:「心靈與世界共同創造心靈與世界。」
催眠大師米爾頓愛瑞克森說:「地圖不等於實景。」
《高山上的世界盃》的導演宗薩蔣揚欽哲諾布仁波切說:「有兩種絕對真理:一種是真正的絕對真理;令一種是為了溝通所建立的絕對真理模型,這種模型是相對的。我們能講、能思考的,只有後面這種模型絕對真理,因為真正的絕對真理超越一切概念,而我們卻侷限於概念之中。」(佛教徒的見地與修道,P.41)
PS:我第一次嘗試在不翻閱書籍的情況下自由使用哲學術語,但我本身只是哲學的業餘玩家,因此本文在哲學術語的使用上若有錯誤,歡迎各位朋友指正。
PS2:我不是很喜歡用佛家的知識來講道理,因為我比較喜歡「修佛」而不是「念佛」、「講佛」,但這次是剛好自己有了體悟,這樣的體悟只是相對層次上的體悟,就連我文中所說的究竟層次,也只是我相對層次上的究竟層次,希望大家不要誤以為這是真正的佛法。
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於兩股的平方和,任何
回覆刪除人來試驗皆同,拿到火星上也一樣。數學說一是
一,說二是二,若世上有真理,恐怕只有數學。
真理的「理」,乃理論之意。不受時間限制,放諸
四海皆準,能解釋所有相關事物者,謂之真理。
「森林中有棵樹倒下了,且發出了聲音,但並沒有
人聽到」,是矛盾的敘述。既然有棵樹倒下,必是
有人「看」見;發出了聲音,必是有人「聽」見。
聲音之所以變得有意義,在於被「聽到」,沒有人
聽到,怎知有聲音?
「我在故我思」,「有我」這個世界才變得有意
義。對於螞蟻而言,螞蟻的存在,世上的一切才變
得有意義,萬物皆同。
「太陽明天會從東方升起」,是基於過去的經驗而
對未來的「推測」,並非理論,也就無關真理與
否。火雞推測明天會有人來餵他吃早餐,只是最後
一次沒有如預期發生而已,亦無關真理。「所有的
天鵝都是白色的」,也是屬於推測。
「科學的陳述,雖然不是絕對的真理,卻可以讓我
們越來越逼近真理」,亦是矛盾的敘述,既不知真
理為何,如何得知我們越來越逼近真理?
若有人重做南丁格爾的試驗,得到「有護士照顧的
病人,存活率沒有比較高」的結果,那麼,何者為
真理?
「證偽」是可行的,「證實」卻很難,我們學過許
多學科,似乎只有數學才有「證明」題。
南丁格爾的試驗結果是不是真理,並不重要,重要
的是當時握有權力的醫生「相信」了。提出證據說
服別人,讓多數人(或是握有權力的人)「相
信」,才是價值所在。
“The pessimist complains
回覆刪除about the wind; the optimist
expects it to change; the
realist adjusts the sails.”
William Arthur Ward quotes
(American dedicated scholar,
author, editor, pastor and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