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才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在2010年1月18日起至3月31日之間,「麻豆新樓醫院通過衛生署新制教學評鑑,升格成為區域教學優等醫院。麻豆新樓醫院有喜事,將優惠掛號費為20元」。
http://news.e2.com.tw/utf-8/2010-1/1057817.htm
在升級前,麻豆新樓醫院是地區醫院,依照規定門診部分負擔是80元,再加上他們收的掛號費100元,總共是180元。
升級成區域醫院之後,國家規定的門診部分負擔變為240元,麻豆新樓跳樓大拍賣地將掛號費從100元優惠為20元,也就是說本來總共要繳340元,優惠成260元。
根據醫療內部人士(不是麻豆新樓內部人士)指出,麻豆新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促銷」,是怕自己升級之後,看門診變貴了,病人會被附近的看門診比較便宜的地區醫院,也就是佳里醫院(現為佳里奇美醫院)給搶走。
這邊先來解釋一下國家所規定的門診部分負擔。
根據醫院的規模、設施,與專業,台灣政府將醫院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以及診所;看門診時民眾所要繳的部分負擔分別是360、240、80,以及50元。
這樣的目的是為了鼓勵民眾小病往小醫院跑,大病再看大醫院,分級就醫,以節省醫療資源。
但是,單靠這樣的機制與價差,顯然無法有效達成分級就醫的目的。
大醫院的門診依舊是被輕症病人塞爆,小醫院則門可羅雀。
這時,有許多醫生就反射性地認為,應該要再提高大醫院的門診部分負擔!這樣才能逼那些輕症病人乖乖去看小醫院,以節省醫療資源。
回過頭來看看一開始麻豆新樓的行為,便顯得格外諷刺。
大醫院的醫生每天都在抱怨門診被輕症病人給癱瘓,希望能藉由提高部分負擔來解決這種現象,但當小醫院升級為大醫院之後,醫院高層卻反倒跳樓大拍賣,只為了怕「客人」被小醫院搶走!
另外我們再來看剛剛提到的佳里奇美醫院。
身為一間地區醫院,佳里奇美力求升級為區域醫院。
http://pchome.uho.com.tw/hotnews.asp?aid=12188
不只是佳里奇美醫院,全台許多地區醫院,都努力想要升級為區域醫院;許多區域醫院則想升級為醫學中心。
前面說過,之所以將醫院分成這麼多等級,就是因為大醫院具有高成本的醫療資源,不堪輕症病人湧入癱瘓,所以才將醫院分級,以分別處理不同嚴重度的病人。
要不是如此,乾脆把全台灣的醫院都弄成醫學中心的規模不就好了嗎?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是小醫院因為健保給付不公平,再加上病人被大醫院搶走,而每每面臨倒閉的危機,所以一心想升級為大醫院。
小醫院越來越少,大醫院越來越多,分級就醫與轉診制度怎麼可能有效率的落實?
另外,儘管大醫院累得半死的醫生很天真地呼籲應該提高大醫院的門診部分負擔,財團醫院的高層卻處心積慮利用跳樓大拍賣等等手段來搶小醫院的病人。
大醫院搶中醫院的病人,中醫院搶小醫院的病人,這樣分級就醫與轉診制度怎麼可能有效率的落實?
不去解決背後的給付不公,以及醫院的競爭賽局,這樣分級就醫與轉診制度怎麼可能有效率的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