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醫生與恐怖箱

各位讀者一定有回到家門口的時候,手伸進口袋或包包裡找鑰匙的經驗。



大部分人的鑰匙都是好幾支一大串,最厲害的是,我們居然連看都不用看,摸個幾秒鐘就能在眾多相似的鑰匙之中,找出自己家門的鑰匙。





各位應該也看過綜藝節目裡「恐怖箱」的橋段。



藝人手伸進恐怖箱中,戰戰兢兢的胡亂摸一通,試圖猜出裡面的東西是什麼。



雖然恐怖箱裡面大部分擺的都是恐怖的奇珍異獸,但有時候也會擺些再正常也不過的東西,例如一個馬克杯。



這時觀眾總是會想,這個這麼簡單,你怎麼會猜不出來?





難道摸出一個馬克杯,會比在一大串極為相似的鑰匙當中,摸出自己家門的鑰匙還要困難嗎?



當然不會。





差別就在於,在摸鑰匙的時候,你知道你的口袋裡就是你的那一串鑰匙,不會有別人家的鑰匙。



所以你在摸的時候,事實上只要在這串鑰匙當中「區別」出你家門的鑰匙就好了。



因為你對自己的每一支鑰匙都很熟,你曉得這些鑰匙之間的「差異點」在哪裡,所以你不需要完全摸出你家門鑰匙的「所有特徵」,而只要能夠透過鑰匙之間的差異點來「鑑別」出你家門的鑰匙就行了。



假如今天是隨便拿一隻你可能認識也可能不認識的鑰匙給你摸,問這是不是你家門的鑰匙,這難度馬上就提高了許多。





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在診斷疾病的時候,總是要就病人所出現的症狀,列出幾個「鑑別診斷」,然後才在這幾個鑑別診斷之中,尋找正確的診斷。



列出鑑別診斷之後,診斷的過程就會像在一串你所熟悉的鑰匙中「鑑別」出你家門的鑰匙。





如果少了列出鑑別診斷這個步驟,診斷的過程則像是在摸恐怖箱,你面對的是未知的橫河沙數般的東西,你不能只靠「鑑別」,而必須真的去「認出」那個東西。



如此,當然就會像綜藝節目的藝人一樣,毫無頭緒,徬徨驚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