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圈內的都知道,有一個非常出名又好用的手法叫做「魔術師的選擇」。
這個手法的主要目的是操控你的選擇,讓你選到魔術師要你選擇的選項。
但這個手法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觀眾完全不會覺得自己受到操控,而覺得自己完全是憑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選擇的。
這就是這個手法的關鍵之處。
前陣子讀了高伯瑞的《新工業國》,內心感覺到十分的恐怖。
先來介紹一下高伯瑞。
高伯瑞曾任世界經濟學界的最高組織,美國經濟學會的會長。
不過,據說他曾經被知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批評為「根本就不是經濟學家」,據說高伯瑞就是因此受激而接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的。
如果我告訴你米爾頓·傅利曼就是《選擇的自由》一書的作者,那麼你接下去看我對高伯瑞思想的介紹,就會知道為什麼傅利曼會這麼不爽高伯瑞了。
《新工業國》如此說:
「一個鼓吹個人權力的理論,反而為組織提供了掩飾,而這一切完全由於經濟學者使大家接受『消費者擁有最高主權』的理論...
如果要對人們實施有效的管理,可能需要讓人們相信他們並非管理對象。總是有人告訴我們,要我們重視我們的經濟選擇自由...
既有經歷理論與消費者主權論會對計畫系統的任何產品都高度認可。
如果有某些商品似乎令人不滿,消費者主權論者就會非常單純的認定,這是至高無上的消費者意志支配結果。
經濟的趨勢在於消費者最大滿足的均衡,不贊同這個結果的人,就是以不民主、菁英主義的方式,設法以個人品味取代大多數人的品味。
由於非常巧妙的運用智慧麻醉之術,而且這種麻醉術獲得教科書的完全認可,消費者不再認輕消費主權,也不會不滿他的住屋或他的醫療權益。
但如果經修正後的順序主導經濟觀,我們就會知道生產的各種商品都是生產者相對能力與權力的表示。
如果似乎出現太多汽車,而阜際或通勤鐵路運輸、或都市捷運服務不足,這很可能是汽車工業在計畫與說服力上享有優越勢力的結果。
但現在消費者主權會對太多汽車、太少房子、以及精英主義與不民主方式干預消費者選擇的事提出質疑,而不會質疑汽車工業將本身意願強加於社會大眾身上的權力,這種情況事實上是現有經濟理論造成的結果;
它使社會漠不關心的態度獲得高度的道德與科學上認可。」
這段文字非常恐怖,恐怖的不是這些文字有多麼精闢,而是這些精闢的文字居然是在五十年前寫的!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可是連對香菸廣告的管制都會被強力反對!
五十年後的今天,經過了許多偉大心理學家的行為科學研究,才證實了所謂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有多麼容易被操弄。
正如剛過世的賈伯斯所說:
「我們從不問消費者想要什麼, 因為在Apple推出自己的產品前,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一個人怎麼能夠在崇拜賈伯斯的同時,又相信我們真的有所謂選擇的自由?
一個人怎麼能夠在崇拜賈伯斯的同時,又認為放任企業依照市場機制去發展,會給全人類帶來最高的福祉?
昨天在批踢踢的政黑板看到鄉民對於蘭嶼人抗議核廢料放在他們家旁邊的新聞的評論,真是比看恐怖片還驚慫:
→ linhsiuwei:達悟人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台電每年給這麼多補償金還 02/20 18:54
→ linhsiuwei:不知足。其實那些二三級核廢放射性很低。 02/20 18:54
→ EightSir:有補償? 原來如此 那當然越吵賠償越多 02/20 19:00
→ lizardXD:蘭嶼的補償金似乎夠讓他們免費用電的樣子 02/20 19:07
推 kie0522:有個現成的箭靶子在那邊 昨晚便秘大概也可以牽拖到核廢料 02/20 19:16
→ LinOne:要真是安全,怎不放台北市?!要不放你家補償金都給你?! 02/20 19:23
推 linhsiuwei:妳家附近如果有可以照X光的醫院,那麼也會產生同樣的東 02/20 19:25
→ linhsiuwei:西,然後醫院大多沒有專業處理,而且你也領不到補償金 02/20 19:25
→ linhsiuwei:這種東西當然不是安全的,但是達悟人領了補償金,不爽 02/20 19:26
→ linhsiuwei:可以搬走,不該領了錢又來抗議。沒人逼他們住蘭嶼。 02/20 19:26
沒想到在現今的台灣,除了一切尋常的買賣行為都被社會制約為「消費行為」以外,連付你補償金把核廢料擺你家旁邊,都被認為是一種消費行為了。
看了這樣的言論之後,讓我們再來看一次高伯瑞在五十年前寫的精論,你就能體會這段文字有多麼精闢又恐怖了:
「一個鼓吹個人權力的理論,反而為組織提供了掩飾,而這一切完全由於經濟學者使大家接受『消費者擁有最高主權』的理論...
如果要對人們實施有效的管理,可能需要讓人們相信他們並非管理對象......
它使社會漠不關心的態度獲得高度的道德與科學上認可。」
這就好像我開頭提到的「魔術師的選擇」一樣,這個手法最關鍵的地方,在於讓觀眾產生自己是自由選擇的幻覺。
這就好像是催眠、冷讀術、NLP、說服術,甚至是認知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一樣,在說服對方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對方產生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的幻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伯瑞不但在五十年前就一針見血的描述了這樣一個政治詭計,也在書中揭露了當時美蘇兩國經濟政治體制實質上根本差不多,並且預言兩者終究會發現彼此差異不大,而不會爆發衝突。(此書的編者在看到這樣的預言時,也不禁按語讚嘆高伯瑞的先知程度。)
只是高伯瑞恐怕沒想到,過了五十年,心理學家及經濟學家證實他說法的證據越來越多,但這樣的統治詭計卻還是一樣好用。
近來關心的議題,從一開始的醫師過勞、責任制、護理人員待遇低壓力大,甚至燒碳自殺,到瘦肉精、反核事件等等。
我觀察到在這些問題上,要改進社會的最大阻力,或許並非政治權利的壓迫,反而是那些受到「魔術師的選擇」(消費者擁有最高主權理論)所催眠的同樣受迫害的人民。
不論醫師或電腦工程師過勞的問題有多麼嚴重,只要你願意接受資方給你的薪水,這就是「你的選擇」,只要你願意接受資方給你的薪水,你就沒有權利靠杯。
不論護理人員的待遇有多低,壓力有多大,燒碳死了多少人,只要你沒辦法做到「不爽不要幹」,那麼你就是在無病呻吟。
不論核廢料有多麼危險,只要你當初接受了政府的補助,你就要為你一時的選擇付出永恆的代價,永遠沒有權力拒絕核廢料繼續擺在你家旁邊。
照這樣的邏輯,似乎之前的反對塑化劑事件,也是個民粹思想的不理性政治操弄了。
你都心甘情願付錢買飲料了,代表你已經確實瞭解喝下這罐飲料的風險,因此也沒有資格對於飲料裡面有塑化劑提出不滿了。
什麼?你說誰知道裡面有塑化劑,你不知道你還買?
既然你不知道你還買,就代表你願意接受這個未知的風險,不是嗎?
只有允許塑化劑的存在,而非一味的禁止,我們才有最大的「選擇的自由」。
「不贊同這個結果的人,就是以不民主、菁英主義的方式,設法以個人品味取代大多數人的品味。」
文章的最後,我想講兩個前陣子我在回覆網友對我「三分鐘瞭解自由貿易利弊」投影片的意見時所說的故事。
1819年,英國議會討論一項法律案,內容是禁止雇用不滿9歲的童工,以及規定10到16歲的小孩每天工作不可以超過12個小時。
現代人來看這個法案一定覺得很好笑,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這種東西還需要禁止嗎?
事實上,這個法律案在當時卻引起了巨大的反對,反對者認為:「小孩子想要工作,工廠老闆也想要雇用他們,這樣做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1905年,美國最高法院「廢止」了麵包工人最高工時每天10小時或每週60小時的法令。因為當時的美國人認為他們想要工作多久都是他們的「自由」,法律沒有道理不準他們「自造孽」。
我們當然有自由可以選擇回到一兩百年前那個自由更多、選擇更多的年代,只是,你要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