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從《錢買不到的東西》得到的第一個啟示看「醫界的第三個悖論」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提過我發現台灣醫界存在兩個悖論,第一是「希望後輩不要畏懼環境的艱辛而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卻同時希望後輩不要踏入環境糟糕的醫界」悖論;第二則是「認為健保給付不合理,卻同時又認為健保應該要倒掉」的悖論。


 


最近看了《錢買不到的東西》,裡面有三個重點讓我印象深刻,而且可以藉此來談談我觀察到的台灣醫界所存在的第三個悖論。


 


第一個重點:「通常市場動機會侵蝕或排擠非市場動機。一項對以色列某些托兒所所做的研究,就證明了這種情況的確可能發生。這些托兒所都面臨一個常見的問題,那就是家長有時候會太晚來接小孩。在這些姍姍來遲的家長出現之前,一定要有老師留下來陪孩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托兒所對遲到的家長收取罰款。你猜後來怎麼樣?遲到接小孩的家長竟然不減反增……採取付錢措施改變了基準。以前,遲到的家長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他們給老師添了麻煩。但是現在,家長會認為逾時接小孩是一種服務,而他們願意支付這項服務所發生的費用。他們把這筆罰款視為一種費用。他們現在不再認為遲到是強加在老師身上的不便,而認為這不過就是支付給老師的加班費。」


 


這個研究我之前在《住在大腦裡的八個騙子》看過,但這次看到才讓我聯想到這個台灣醫界的第三個悖論,也就是「認為醫病關係逐漸惡化的原因是健保讓民眾看病只要付少少的錢,因此覺得醫療很廉價,所以對醫護人員的態度就很差」,以上也是沈富雄的觀點。但抱持以上想法的人之中,有許多卻也同時認為,「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態度越來越差,是因為病人把醫院當百貨公司,把自己當消費者來消費醫護人員的關係」。


 


真是奇怪,到底是看病沒付錢或只付少少錢會讓病人對醫護人員態度比較差,還是看病要付大錢會讓病人對醫護人員態度比較差?


 


從以上的心理學實驗看來,沈富雄是錯的。看病不用付錢會讓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態度比較好;看病付很多錢會讓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態度比較差。(其實你根本不用知道這個心理實驗,你難道沒有照顧過VIP病房的病人?)


 


但這麼說並不代表我就支持看病應該不用付錢,因為看病不付錢,醫護人員會餓死,我不想餓死。


 


我要說的是,有一百萬個理由看病應該付錢,但就是不包括「沈富雄觀點」的那個錯誤的理由。

2 則留言:

  1. 沈的觀點是,常人只懂價格、不懂價值;而托兒所實驗的觀點是,我們支

    付金錢來換取心安。很同意你的看法,後者是我個人生活中比較常感受到

    的現象 :P

    回覆刪除
  2. máy bán hàngcó thể được ứng dụng thời gian thực (real-time) hoặc trong phạm vi doanh nghiệp (local).
    may ban hangcó thể tích hợp nhiều thiết bị ngoại vi để tăng hiệu suất bán hàng.
    may quet ma vach honeywell lựa chọn hoàn hão cho bạn
    Máy quét mã vạch Honeywell hãy liên hệ ngay với chúng tôi nếu muốn mua nhé.
    máy bán hàng POShệ thống quản lý thông minh
    máy quét mã vạch chính hãng tại tphcm
    may quet ma vach uy tín, giá rẻ, chất lượng cao
    giấy in mã vạch bán ở đâu là tốt nhất ?
    giay in ma vachvui lòng liên hệ cho chúng tôi để được tư vấn
    mực in mã vạchnên mua ở địa chỉ nào mới được giá tốt
    muc in ma vachdành cho máy in mã vạch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