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醫生你到底在想啥?》之中風的診斷流程

從腦中風的概念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腦中風的黃金診斷標準是要把腦袋切開來,看看裡面有沒有血管塞住或爆掉而導致附近的腦細胞受傷死亡的情形。



但我們當然不可能對活人這麼做。



那我們有沒有辦法從病人外表的症狀就知道他有沒有腦中風呢?



醫學研究者整理了中風最常見又特別的三個症狀,整理成一句口訣:「微笑殭屍會說話」。



第一叫病人露出牙齒(叫病人微笑會被打),看嘴唇有沒有歪。



第二叫病人手掌向上平舉十秒,看有沒有單側無力。



第三叫病人說話,看有沒有口齒不清、答非所問或無法表達。



如果病人新發生上述三種症狀之一,就有72%的可能是腦中風。



但是就算同時新發生三個症狀,也只有85%的可能是腦中風。也就是說有15%產生上述腦中風症狀的病人並沒有腦中風,而是其他疾病造成的。



當然,如果再加上病史的詢問以及抽血檢查,是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診斷腦中風的確定性。但是就算達到100%診斷腦中風的確定性也沒有用,為什麼?



因為腦中風有分血管塞住的梗塞型中風,以及血管爆掉的出血型中風,而兩者的治療完全不同。



如果是梗塞型中風,治療是視情況使用血栓溶解劑來打通血管;如果是出血型中風,治療則是視情況開刀取出血塊。



因此,就算我們能憑病史、身體檢查及抽血檢查診斷一個病人非常有可能是腦中風,也沒有辦法進一步治療,。



但是,光憑病史、身體檢查及抽血檢查,也沒有辦法準確分辨病人究竟是腦梗塞還是腦出血。那該怎麼辦呢?



還好,近代發明了號稱醫生的第三隻眼睛的電腦斷層掃瞄,可以讓我們在病人還活著的時候,看一看腦子裡到底怎麼了。



所謂電腦斷層掃瞄,可以說是立體的X光機,利用人體正常及異常組織X光穿透度的差異,一層接著一層間隔很小的去獲得體內構造的影像,來讓醫生可以不必透過切開人體,就能夠在病人活著的時候,看看體內有什麼結構上的異常。



所以,如果臨床上懷疑病人是腦中風,醫生就會給病人作電腦斷層,去看看病人腦子究竟有沒有梗塞或出血的情形。



但是,電腦斷層掃瞄畢竟不是直接看到病人的腦組織,因此,肯定會有判斷錯誤的情形發生。



你可以想像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十塊錢硬幣是民國幾年發行的,你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只要看一看上面的發行年份就知道了。但如果只給你這個硬幣的X光照片,要你回答同樣的問題,那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X光照片沒辦法看到硬幣上面的數字,沒辦法就是沒辦法。



電腦斷層也是同樣的道理。



臨床上偶而會發生這樣的情形,病人做過電腦斷層診斷是腦中風了,最後卻是別的疾病。這就是所謂的誤診。



這時,家屬都無法接受誤診的情形,想說怎麼連電腦斷層都做過了,居然還會誤診?



道理就跟從X光照片想要看到硬幣上面的年份一樣,沒辦法就是沒辦法。



任何的醫學檢查,只要不是「黃金診斷標準」,就永遠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診斷正確率──因為如果能夠的話,那這樣的檢查就會變成黃金診斷標準了!



例如假設現在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男人的標準還是看他的外生殖器,那你要用一個人有沒有長鬍子來判斷他是不是男人,就絕對有一定的機率會出錯。你絕對找得到沒有鬍子的男人,也絕對找得到長鬍子的女人。如果所有的男人都一定長鬍子,所有的女人都一定不長鬍子,那長鬍子就會成為判斷是否為男人的黃金診斷標準了。



又假設判斷男人的標準是測DNA,那你要用外生殖器來判斷是不是男人也絕對有機會出錯,這世界上絕對有DNA是男性但卻沒有外生殖器的男人存在。



同樣的,絕對有些從病理切片下面看有缺氧壞死的腦組織,電腦斷層看起來跟正常的腦組織是一樣的,一樣就是一樣,沒辦法分辨就是沒辦法分辨。



我們來看看電腦斷層診斷腦中風的實際表現。



如果是出血型的腦中風,電腦斷層的表現還不錯,有項研究顯示27個臨床最終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有25個(93%)電腦斷層可以看得出來。



但如果是梗塞型的腦中風,電腦斷層的表現就很差了,同樣的研究顯示,在190個梗塞型腦中風的病人裡面,只有35個(18%)電腦斷層可以看得出來。(Lancet. 2007 January 27; 369(9558): 293–298.)



為什麼看不出來?答案還是看不出來就是看不出來,這就是科技的極限,醫學的侷限。



但是,沒有一個人會質疑電腦斷層在診斷腦中風上的應用價值。



畢竟,如果有辦法對每一個懷疑腦中風的活人都進行病理切片檢查,同時又不造成傷害,那我想沒有人會想用電腦斷層來診斷中風。



畢竟,如果有辦法確認每個懷疑是男性的人類的外生殖器,同時又不會被打被警察抓去關,那我想沒有人會冒著犯錯的風險只憑著外表就判斷一個人是男的還是女的(應該沒有人從來沒有認錯別人的性別過吧!)。



因此,再次強調的是,臨床醫師安排各種檢查以進行診斷的目的,並不見得是要達到百分之百確診,而是要使病人懷疑罹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性超過治療閾值,以進行治療。



我們就來看看腦中風的治療。



梗塞型腦中風的治療是使用血栓溶解劑來溶解塞住腦血管的血栓,以使腦組織恢復血流,拯救快要缺氧死亡的細胞。



但是,血栓溶解劑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出血。就算真的是診斷為梗塞型腦中風的病人,在使用血栓溶解劑之後,一百個裡面都會有六個病人產生腦出血。



要是用在出血型腦中風的病人身上,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因此,給懷疑腦中風的病人做電腦斷層,最主要就是要「排除」(rule out)出血性腦中風的情形。前面說過,超過九成腦出血的病人電腦斷層可以看得出來,因此目前認為電腦斷層顯示沒有腦出血的話,就可以使病人出血型腦中風的可能性低到小於「檢查閾值」,因此臨床上可以初步排除出血型腦中風的診斷。



排除了出血型腦中風,再加上病人符合其他使用血栓溶解劑的條件之後,就可以進行治療了。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之後的結果,並不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還好也不會提高死亡率)。那幹嘛還要治療呢?



因為中風的後果除了死亡以外,最令人痛苦的就是喪失運動、感覺、語言、或視覺等等功能了。而血栓溶解劑可以降低病人功能喪失的程度或機率。(N Eng J Med(1995) 333, 1581-87.)這就是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梗塞型中風的最主要好處跟目的。



因此,如果你聽到有人攻擊西醫,說什麼「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氣的樂章,副標),至少在這一點上,他是無的放矢,信口雌黃。



介紹完了腦中風的診斷流程及腦梗塞的治療,還有一個問題存在。



既然我們因為無法對活人進行病理切片,而獲得百分之百腦中風診斷的確定性,而只能使用電腦斷層一類的檢查來診斷腦中風。



那麼,這樣的診斷確定性有多高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瞭解敏感性以及特異性的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