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針對網友將自由貿易比喻為科技進步而會給人類帶來好處所做的回應

我非常贊同您朋友的說法!

我做這個投影片也不是要反對自由貿易,是要用最簡明的方式來說明自由貿易的利與弊。

我們應該推廣的是「好的自由貿易」,而非「最大限度的自由貿易」。

什麼才是「好的自由貿易」?像是您朋友所提出來的「政府要幫他們轉型,叫他們不要再重椰子了」,就是一個好的自由貿易。至於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閱「全球化的悖論」一書。

書中剛好有論述到您朋友所使用的「將自由貿易就好像是科技發展」這樣一個隱喻。

其實利用這個隱喻來宣揚自由貿易的好處,早在1701年就有人提出來了。

但這樣的隱喻有三個缺失:

「第一,我們採用新的科技是因為這個新科技更有生產力,例如電車比蒸汽火車還有生產力。

但自由貿易卻不一樣。外國公司擁有競爭優勢,並不一定只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更高或者勞動力更充足,也可能是因為他們不讓工人參與勞資談判,他們已經達到了較低的健康和安全標準,或者是他們的政府給他們補貼。

第二個不同之處在於,新科技在不同的時期對不同的人造成傷害,因此這樣一個結論似乎也有一定的可信度:長遠來說,科技發展就算不是有利於所有人,也有利於大多數人。製作蠟燭的工匠被電燈泡替代了,造馬車的被汽車製造業替代了。但是蠟燭工匠得益於汽車,馬車匠得益於電燈泡。把所有的發明創造加在一起,讓他們日積月累,每個人都因此得益的可能性還是挺高的。

貿易和科技發展截然不同,他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同一群人。如果你沒有什麼技術,也沒受什麼教育,流動性也不高,自由貿易就會一輩子跟你過不去。

第三,科技的進步沒有極限,貿易所帶來的效益卻隨著關稅的減少而越來越小。

例如若是將美國完全貿易自由化,則每增加一塊錢的貿易淨效益,就要對50塊錢做重新分配。這就像是我們給某甲51塊,卻從某乙身上拿走50塊一樣。」

當然如果政府可以從甲身上再拿走50.5塊給乙,這樣就等於自由貿易讓每個人的錢都多了0.5塊,不過這還沒有考慮到「轉移成本」,也就是稅務人員的薪水、金融機構的手續費。更不用說這樣的政策究竟能執行的可能性有多高,執行後能持續補償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