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5日 星期六

發生中醫學之一

周岩所著《本草思辯錄》,續說有曰:"不思古聖垂示氣化,實由洞明形質;而西醫解剖形質,何從窺見氣化。故西醫之在中國,能療內証大証為遐邇傳頌者,不少概見......吾慨夫以西人之智而惟斤斤守解剖之學也﹗解剖至此,形于何遁,然但見其所可見而不見其所不見。氣之帥血,猶君之帥臣,夫之帥婦,此理豈尚有可議......古聖惟不專講解剖,是以醫學得詣于至極。"

中醫,在剛開始萌芽的時候,絕對是有解剖的(當然也不排除有高人會透視人體)。否則,怎麼會知道人體裡有五臟六腑呢?五臟六腑,可不是所謂司外揣內的黑箱理論所可以"發現"的。靈樞有言:"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另外,"心",也是個明顯的象形字;而"胃",則是個象形兼形聲字。若不見心胃,何來形可象?甚至,在靈樞以及難經中,也有記載十分詳細的人體臟腑解剖型態。因此,古時候的人,絕對是真的看到人體裡面的"心",於是便呼為"心";真的看到人體裡面的"肝",於是便呼為"肝"……。所以,《思考中醫》說什麼"脾的右邊為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是坤,卑是地,卑是土。所以,卑的這樣一個造字,便將它的屬性,它的定位,很明確的表達出來。"我想,關於這點,連蘇東坡都幫我罵過他了:"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形聲字,形符就是代表意思,聲符就是代表聲音,如此而已。當然,常常形符也透露出其字之聲,聲符也不完全跟某字的意思無關。例如:「橋、驕、轎的『喬』意思是『高』,喬遷指遷往高處;『橋』指高高的用木板架起來;『轎』指被人抬得高高的車子;『驕』本指高大的馬。」均為聲符表義之形聲字。但是,?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想像自己是造字的古人,看到一座橫跨河面,木頭造成的建築,你要如何命名?第一,木頭做的,又高又大,故以「木」「喬」命之為「橋」,音「喬」,此為會意兼形聲;第二,又高又大,所以命之為「喬」,若干時日後加上形符「木」,以玆區別,此為詞義的擴大加上形聲;第三,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想叫「ㄑㄧㄠˊ」,跟它又大又高完全沒有關係,可能一開始就使用形聲法而命為「橋」,或者先使用假借法而命為「喬」,後來再加上形符「木」。而橋之所以又高又大,只是巧合。至於《思考中醫》還要說什麼「膽」跟「旦」的關係,那就隨他去嘴砲了,最好是發明簡體字的人有想那麼多。

總之,就如同《發生藏象學》所說,中醫絕對是以解剖為基礎的。說「基礎」其實有點不好,說「命名」可能好一點。也就是說,中醫的臟腑,絕對是依造其解剖型態而命名的__但是,命名就只是命名,就好像黑色的狗你叫牠小黑,不能說因為牠叫小黑,就以為之所以小黑的眼睛是黑色的,是因為叫作小黑的關係。

但是,就像周岩所說的「解剖形質,何從窺見氣化」,「解剖至此,形于何遁,然但見其所可見而不見其所不見」。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正是光的二重性嗎?光可以又是粒子,又是波動嗎?這不是很矛盾嗎?是的,在正常人的感知範圍(六根)以內,這的確矛盾。就好像瞎子所摸到的長條的大象,跟平平的大象,絕對是矛盾的。

想想看,三四千年前,就算解剖了人體,又有什麼用呢?就算知道人體內部的構造,更何況還是死人內部的構造,就能治病了嗎?(不要說三四年前,現在就不是嗎?)

於是,古代的中醫理論,走上了重視「臟腑氣化」,即所謂「臟腑功能」的路。但是,我要強調的,這是古人非自覺的行為,也就是因為非自覺,才會到現代,就算是很厲害的中醫,還是會用臟腑的解剖型態來解釋臟腑的氣化功能__就好像用光的粒子性來解釋光的波動性所產生的現象一樣,就算你說得通,也只是巧合。

所以我們現在了解了,所謂中醫的「心」,就是指「行使心的功能的人體內的東西」;所謂「脾」,就是指「行使脾的功能的人體內的東西」,我之所以要說「人體內的東西」,而不說臟腑,不說藏象,不說組織,只是怕大家以名害意,事實上你要說臟腑也行,藏象也行,組織也行。

例如什麼是脾?我們都知道,脾的其中之一,就是消化功能,所以人體內各種執行消化功能的東西,像是唾腺啦,胰腺啦,就是脾。事實上這樣說也不完全正確,應該說,人體內各種執行消化功能的東西「的功能」,像是分泌唾液的功能之類的,就是脾。因為,中醫本來就是以功能為物體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治病!不然,哪有藥只會跑到我們身體的心臟或是肝臟的呢?要知道,吸收的功能,並不是指在小腸,事實上,從嘴巴一直到肛門,都在吸收!只是比例的問題而已。所謂白朮補脾燥濕,就是促進消化到的吸收功能。不過,是不是白朮真的能促進整條腸胃道的吸收功能呢,還是?「大部分」是促進小腸道的吸收共能呢?這個我不知道,不過就治病來說,不是很重要,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以上所說的,古人自己並不清楚啊!就好像明明利用了電子的波動性製造出了電子顯微鏡,卻還是要用電子的粒子性來解釋其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