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7日 星期日

從化學週期表話形聲字之二

上一篇文章,我從「氫」這個字的由來,說明了所謂「兼表意形聲字」,

聽起來是頭頭是道。事實上,我說的是錯的。

真好笑,不是嗎?

本來,我想要刪掉重寫的,但是後來想說,這篇文章,

不正好證明了我所尊崇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觀念嗎?

於是,便一字不改,留作警惕。



錯誤一:上文中,「『氫』,外國科學家在命名時,就已經因為它是最「輕」的元素,

而命名為hydrogen。」是錯的。

事實上,hydrogen是「水質」的意思。



錯誤二:關於「氫」字的由來,我說「因為hydrogen是最輕的元素,

因此以『輕』這個字為基礎,取『輕』的音,省略義符『車』,加上新的義符『气』,

而造出了『氫』這個字,來代表hydrogen__這個最『輕』的元素。」是錯的。

那麼,「氫」這個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不妨連另外三個元素__「氧」、「氮」、「氯」一起看。

「氫」,

來自於希臘文hydrogen,而hydrogen則是來自於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水可分解出氫和氧,而氫和氧可以合成水,

所以希臘文的意思是「水的生成者」、「水素」。」(1)

「氧」,

來自於希臘文oxygen,而oxygen則是來自於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根據許多氧化物變成酸的事實,

所以取名為「氧」。氧的希臘文”oxy genes”的意思是「成酸」。」(2)

「氮」,

來自於希臘文nitrogen,而關於nitrogen的來源,

網路上查到兩種說法:

第一,「nitrogen來源於希臘文 nitre﹐原意是“硝石”。 」(3)

第二,「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根據希臘文把氮叫做「不能維持生命的」。

當時(約1772年)命名的時候,

還不知道氮是組成生的兩種基本物—蛋白質和核酸的重要元素。」(4)

而個人認為第二種比較有可能,不過我沒學過希臘文,也懶得查,不過目前這不重要。

「氯」,

來自於希臘文chlorine,而chlorine來自於chloros,意思為「綠色的」。(5)



hydrogen、oxygen、nitrogen、chlorine,

是在清朝1855年,被英國傳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 1816-1873)

以及,中國化學之父__徐壽,所引進中文世界。

合信或是徐壽認為(到底是合信還是徐壽,網路上又有兩種說法了,

不過這個只要查查當時的書,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了),

「hydrogen」是最輕的氣體,就命名為「輕」;

人的生存離不開「oxygen」,就命名為「養」;

至於「nitrogen」翻譯為「淡」的原因,網路上查不到,

不過,想必是因為「nitrogen」具有某種「淡」的特質的關係,

可能是因為在空氣中成分最多,或是不可燃、不助燃,可以稀釋氧氣的關係?

而「chlorine」,則仿照西洋人的思路,因為是綠色的,而命名為「綠」。



但是,如果你說「輕」,誰知到你在說「氫氣」,還是說某個東西很「輕」呢?

要不然你就說「輕氣」。但是,兩個字總不比一個字方便,

人們於是利用形聲的方法,造出了「氫」、「氧」、「氮」、「氯」四個字。

而這種思路造出來的字,也是屬於「兼表意形聲字」。

這種方法,跟我上一篇所說的錯誤的「氫」的造字思路,差別在哪裡呢?

就在於具有「輕」、「養」、「淡」、「綠」等四個字的使用階段。

這四個字,是將原本就有的字的字義擴大、引伸而來的。

這時,「氫」、「氧」、「氮」、「氯」這四個字完全還沒有出現。

後來,因為「輕」、「養」、「淡」、「綠」的本義還在使用,

為了區別,於是才造出了「氫」、「氧」、「氮」、「氯」四個字。

這在中國文字史上,可以說是非常多見。

例如:「馬腦」變「瑪瑙」、「弓」蕉變「芎」蕉(台語)、「叔」變「菽」等等。



此外,除了為引伸的新義造新字外,也可以為原來的舊義造新字。

例如:「亦」變「腋」、「其」變「箕」等等。



那麼,有沒有我上次所講的、錯誤的那種「氫」的造字思路,

也就是在使用「氫」之前,並沒有使用「輕」這個階段呢?

有的,那就是另外一個化學元素__「溴」,bromine。

bromine是來自於希臘文,意思是「臭」。(6)

而在引進中國的時候,並沒有將bromine叫做「臭」,

而是直接造出了「溴」這個字。(這部分沒有考證了,說不定還真的有叫做臭的時候)



以上兩種,大概就是形聲字之所以有時候聲符兼表意的原因了。



不過,或許還有第三種原因,那就是,巧合。

例如:「波」為「水之皮」。

還有「葡萄」漢書作「蒲桃」,本草綱目認為,

「可以造酒入(酉甫),飲之則醄然而醉,故有是名。」

這聽起來有理,不過後來有人考證的結果,「蒲桃」是翻譯自西域的外來語,

是連綿詞啊!



以上講的,還只是考慮造字者會寫字的情況,

至於漢字發明以前,以及不會寫字的人,是怎麼「造字」的,

就稍微複雜一點了。

不過,依然可以用以上的思考方法,去思考、來思考。



注(1)(2)(4)(5)(6)http://www.leesir.net/ele_name.htm

注(3)http://210.240.193.70/xency/Content.asp?ID=45637

2 則留言:

  1. 先生何以連打個網智都有註明出處?

    相當的良好~尊種智慧財產XD~

    回覆刪除
  2. ㄎㄎㄎ

    誰叫最近論文抄襲的新聞鬧得大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