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過去有人,痴無智慧,機渴須水,見熱時燄,
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
旁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
愚人答言:“若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機多,俱不可盡,
是故不飲。”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譬如外道,
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
流轉生死。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亦復如是。
所以我常常抱持著"半途而廢"的態度在處世。
孔子說過"功虧一簣"的故事,勉勵大家做事情不要失敗在那一簀土。
但是他忘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之前努力的幾千幾萬簀土,
並沒有因為差這一簀而消失啊!
之所以完成不了最後一簀土,一定是因為這最後一步很困難,
但是仔細想想,完成了這簀土,也就只多了一簀土的高度而已,
跟一開始輕輕鬆鬆放上去的一簀土是一樣的。
我讀書也是一樣,很多書都只讀了半本,就不讀下去了。
這可能是因為我讀書習慣使用跟李敖一樣的水獺式讀書法吧!
也就是一次讀一個主題,一次讀很多本書。
當然我也不是故意說一本書讀了半本就絕對不能再讀了,
大部分的書我也是讀完整本的,
而是我真的讀不下去了。
有些人就會一定要把整本書讀完,
雖然他自己也覺得後面那半本讀起來很痛苦。
但是我還是要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讀了半本就有讀了半本的收穫,
並不會因為你沒有讀完而不見。
而讀後半本的時間,我可能又再讀另外一本書的半本了。
另外我想把我的讀書方法跟這則寓言結合,
他們都提示了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
我們只能活在現在,不可能活在過去,也不可能活在未來。
所謂過去只是以前的現在,未來只是以後的現在。
一件事情,現在該怎麼去面對,該怎麼去行動,
就是現在的你在做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