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科學引導我們改進了實際控制物質世界的手段,在電腦、心臟移植和核動力的當代世界,這樣的論斷是很難否認的。
——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士,科學哲學家,艾倫‧查爾默斯(Alan Chalmers,1939- ),《科學及其編造》(Science and Its Fabrication)
中醫到底科不科學?
西醫究竟科不科學?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瞭解什麼是科學。
提到科學,我們總是會想到十七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腦中接著開始浮現牛頓、哥白尼、培根等等「科學家」的形象。
事實上,西方人真正開始思考「科學是什麼」,不過是二十世紀以來不到一百年之內發生的事。
探討科學是什麼的學問,就是「科學哲學」。
邏輯實證主義
科學哲學的發展大約始於二十世紀初的「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
簡單來說,邏輯實證主義的最主要宗旨就是「邏輯」以及「實證」。
所謂「邏輯」,代表的就是一些具有「邏輯意義」的「分析語句」(analytic statement)。
例如:「所有的母親都是她的孩子的媽媽」、「所有的單身漢都有結婚」
要知道上述「分析語句」是真還是假,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個句子的意思就夠了。
例如我們知道母親的定義就是孩子的媽媽,所以「所有的母親都是她的孩子的媽媽」這句話一定為真,我們不需要真的去找一個母親來驗證一下這句話的真假。
我們也知道單身漢的定義就是沒有結婚的男人,因此「所有的單身漢都有結婚」這句話為假,我們也不需要去管現實世界中的單身漢究竟沒有沒結婚──因為我們根本不應該稱呼結婚的男人為單身漢。
所謂「實證」,代表的則是一些具有「經驗意義」的「綜合語句」(關於綜合語句詳細的定義是什麼可以不去瞭解,可以想成是「非分析語句」的同義詞)。
例如:「太陽的質量比地球的質量還大」、「地球的質量比太陽的質量還大」。
想要知道上述「具有經驗意義」的語句是真是假,我們必須實地考察這個世界,藉由從這個真實世界得到經驗,來證實或證偽這些經驗語句是真是假。
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是分析語句,還是經驗語句,都是非真即假的,也就是具有「認知意義」(cognitive meaning)。
另外有些句子,是沒有認知意義的,例如「人應該愛國」、「你是我的靈魂」、「智者的人生比帝王的人生更可貴」,以上句子我們沒有辦法簡單的說它是真還是假,也就是說這些句子沒有認知意義,但雖沒有認知意義,卻有其他方面的意義。
最後剩下的,就是「全無意義」的句子了,例如「證,是綜合分析了各種症狀,對疾病處於一定階段的病因、病位、病變性質以及邪正雙方力量對比等各方面情況的病機概括」。
邏輯實證主義認為,所謂科學,就是研究那些具有認知意義(有真假可言)的命題。
|
例如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人物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認為,「判定一個命題是否真,這是科學家的任務;判定一個命題是否有意義,這才是哲學家的任務」。
因此,邏輯實證主義的任務,就是拒斥那些沒有認知意義,甚至沒有任何意義的命題,認為這些命題不是科學該研究的東西,講這些東西「不科學」。
科學應該研究的,是具有認知意義,也就是具有真假可言的命題。
而有認知意義的命題中,又如同上述的可分為「分析的」或「經驗的」命題。
其中「分析的」,又可稱為「邏輯的」、「形式的」。
研究這些「分析的」命題是屬於數理邏輯學家的工作。
數理邏輯學家所研究出來的那些分析上或邏輯上的真理,石里克稱之為「形式真理」。
形式真理是「先驗的」。什麼是先驗的呢?就是說我們根本不需要透過這個真實世界的事實來檢驗形式真理,就能肯定形式真理必然為真。
也因為形式真理是先驗的,與經驗無關,因此根本沒有帶給我們有關這個世界的任何訊息,也就是本書前面所介紹的「套套邏輯」。
因此,在後來比較狹義的「科學」的概念中,並不包括數理邏輯學家這種對於形式真理的研究。
至於「分析命題」以外的具有認知意義的命題,則是「經驗命題」。
經驗命題的真假,無情地決定於這個客觀世界的事實,所謂「科學」,在典型意義上來說,就是研究這些能帶給人類有關這個世界的訊息的「經驗命題」。
科學家所研究出來的經驗上為真的命題,石里克稱之為「經驗真理」。
所謂「經驗真理」,是指包含實際知識的命題,是一種表達生活的、科學事實的命題。經驗命題是「後驗」的,也就是必須與我們所經驗到的事實相符合。因此,判明是否是「經驗真理」,必須在觀察中方可做出判斷,在證實當中得出證明。
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第一,關於「經驗真理」的命題或判斷都是依經驗為依據的;
第二,判定「經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命題與事實的一致」。
邏輯實證主義的最主要貢獻,就是將一些無真假可言,也就是沒有認知意義的命題排斥在科學之外。
|
所謂沒有認知意義的命題,就例如「墮胎是違反上帝的旨意的」、「宇宙的根本是陰陽」、「金生水,水生木」等等,這些句子我們既不能說它是錯的,也不能說它是對的,套一句彼得‧休伯的名言,「這篇糟糕的文章連錯的資格都沒有」(其實我不知道彼得‧休伯是誰,如果有讀者知道的話歡迎跟我講)。
邏輯實證主義的這一點貢獻是很偉大的,因為它強調科學必須研究那些有真假可言的命題,因此,當我們下次再聽到有人理直氣壯地聲稱:
「你沒有辦法證明我的理論是錯的,所以我的理論是對的;你沒有辦法用科學方法證明我的理論是對的,那只是因為你無能,因為我的理論已經超越現代科學的水準了,所以你當然沒辦法證明」
我們應該要有辦法戳破他的謬誤,而不是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
本書前面已經介紹過,類似「你沒有辦法證明我的理論是錯的,所以我的理論是對的」這種說法,是一種詭辯方法,在批判性思考裡稱做「訴諸無知的謬誤」(argumentum ad ignorantiam),也就是說,因為某事尚未被證明為偽,就斷言某是必定為真。
這在古代是一種很可怕的詭辯技巧。我們都知道現代的法庭是「無罪認定」,也就是說只要沒有證據證明你有犯罪,你就應該被當成是無罪的,可是在古代並不是這樣。
假設在古代有人說你犯了殺人罪,你必須要自己去證明這個指控是錯誤的,你才是無罪的,否則執法者就會利用「訴諸無知的謬誤」,認為既然你沒有辦法證明你殺了人這件事是錯的,那麼你殺了人這件是就是對的,所以你殺了人!
難道在科學知識發達的現代,我們還要繼續犯這種可怕的錯誤嗎?
另外,像是「你沒有辦法用科學方法證明我的理論是對的,那只是因為你無能,因為我的理論已經超越現代科學的水準了,所以你當然沒辦法證明」這種話,也是一種詭辯,這種詭辯,利用了一般人對於科學的誤解:
一般人總認為,「現代科學沒有辦法證明的東西,就是不科學的東西」,這句話錯得一塌糊塗。
|
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麼相對論在被日蝕觀測實驗所證明以前,居然是不科學的東西!
不要說是相對論,難道任何科學理論在被證實以前,都是不科學的嗎?
那麼這些不科學的科學理論,為何在被證實之後,就忽然變成是科學的了呢?
這種謬誤,是將「科學」這個詞,誤用以表示「經現代科學證實過的」的意思。
可被證實≠已被證實
邏輯實證主義早就提出,科學研究的應該是那些「可被證實的命題」,但是,當我們說「只有可證實的命題才有意義」時,並不意味著「只有得到證實的命題」才有意義。
也就是說不能把「可以證實」理解為已經「得到證實」,更不意味著「現在得到證實」。
簡單的說,科學應該研究那些具有「可證實性」的東西,而所謂「可證實性」,就是指「證實的可能性」
回到中西醫的論戰上。
常常有許多西醫,或是一些自詡為科學家的人物,會說出類似這種話來:
「中醫宣稱能夠用麻黃湯治療怕冷發燒而不流汗,肌肉關節酸痛而脈浮緊的H1N1新流感患者,是不科學的講法。」
事實上,這種話是不懂科學的人才會講的話。
「中醫宣稱能夠用麻黃湯治療怕冷發燒而不流汗,肌肉關節酸痛而脈浮緊的H1N1新流感」只是還沒經過科學方法所「證實」而已,並不是「不科學」。
如果說還沒有經過科學方法所證實就等於「不科學」,那全世界所有科學家正在進行的所有研究,就全部都是「不科學」的了!
|
類似「中醫宣稱能夠用麻黃湯治療怕冷發燒而不流汗,肌肉關節酸痛而脈浮緊的H1N1新流感」這種話,完全具有「可證實性」,我們只要使用「雙盲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方法,將許多「怕冷發燒而不流汗,肌肉關節酸痛而脈浮緊的H1N1新流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並且經由雙盲的方法,使用安慰劑作為對照組,麻黃湯作為實驗組,就能得到「麻黃湯治療怕冷發燒而不流汗,肌肉關節酸痛而脈浮緊的H1N1新流感患者」的療效。
有沒有人做這個實驗,或者實驗的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我們能想出辦法來試圖證明一個宣稱,那麼這個宣稱就是科學的,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
邏輯實證主義,強調以我們對於這個客觀世界的經驗,來驗證我們的假設,這正是一個科學的過程。
因此,邏輯實證主義後來慢慢發展以及改稱為「邏輯經驗主義」(Logical Empiricism),正是強調「以經驗來證實」的科學性。
這正呼應本書前面所闡述的觀念:
所謂科學(醫學)實驗就是以系統性的方法,來累積(臨床)經驗;而所謂(臨床)經驗,則是粗糙統計、充滿心理偏差的統計資料。
本章重要觀念複習
「只有可證實的命題才有意義」,並不意味「只有得到證實的命題才有意義」。 |
重要的是只要我們能想出辦法來試圖證明一個宣稱,那麼這個宣稱就是科學的,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 |
邏輯實證主義,強調以我們對這個客觀世界的經驗,來驗證我們的假設,這正是一個科學的過程。 |
所謂科學的醫學,就是以系統性的方法,來累積臨床經驗;而所謂臨床經驗,則是粗糙統計、充滿心理偏差的統計資料。 |
再讓我們回到中西醫的論戰上。
常常聽到許多中醫義和團說出類似這樣的話來:
「中醫治療H1N1新流感一定有效,但是中醫療效沒辦法經由科學實驗來證實,因為中醫不像西醫一樣是『專病專方』,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每個人的藥方都不一樣,如果一個人得了H1N1新流感,吃了中藥之後卻沒效,那是因為辨證辨得不對的關係,中醫只要辨證辨得對,治療一定有效。」
類似這種說法,科學嗎?
<!--[if !supportFootnotes]-->
《當代西方科學哲學述評》第二版,舒煒光 邱仁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34頁
《當代西方科學哲學述評》第二版,舒煒光 邱仁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34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